《青玉案》原文與翻譯、賞析
賀鑄
凌波不過橫塘路①,但目送、芳塵去。錦瑟年華誰與度②?月橋花院,瑣窗朱戶③,只有春知處。
飛云冉冉蘅皋暮④,彩筆新題斷腸句。若問閑情都幾許⑤?一川煙草⑥,滿城風(fēng)絮,梅子黃時(shí)雨。
【注釋】 ①橫塘: 地名,在今蘇州市胥門外九里,賀鑄在此地有小筑(別墅)。②錦瑟年華:指美好的青春時(shí)期。③瑣窗:雕刻有連瑣形花紋的窗子。④蘅皋: 長滿香草的水邊高地。蘅,香草名。⑤閑情:一本作“閑愁”。⑥一川: 滿地。
【詞大意】 美人輕盈嬌艷的身影沒有來到橫塘近處,就隨著踩起的芬芳塵土,翩然離去。是誰伴你把那美好的青春年華共度?你是在灑滿月光的橋頭、姹紫嫣紅的花圃,還是在雕花的窗下、幽美的華屋?恐怕只有春風(fēng)知道你的去處。
暮云漸漸籠罩著長滿香草的水邊高地,一腔癡情激起我借助生花妙筆寫出新的斷腸詩句。如果問我的閑愁總共有幾許?就像那滿地的青草,滿城的飛絮,滿天的黃梅雨。(吳小林)
【賞析】 這首詞是賀鑄最為人傳誦的名篇。《宋史·文苑傳》說賀鑄“工語言,深婉麗密,如次組繡,尤長于度曲,掇拾人所棄遺, 少加檃括, 皆為新奇。”賀鑄詞的這種情思深婉,語言麗密,善用前人成語典故的特點(diǎn),在本詞中就有鮮明的體現(xiàn)。
起頭三句是化用曹植《洛神賦》中的句子:“凌波微步,羅襪生塵。”曹植的原句是寫洛水神女凌波而來的優(yōu)美姿態(tài)。這里的“凌波”,指美人步履的輕盈;“芳塵”,借指美人離去的倩影。據(jù)考證,此詞中所寫女子本無憑,或許是詞人偶然所見,故用神女比其來去無蹤,頗相吻合。“錦瑟”句出自李商隱《錦瑟》中的“錦瑟無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年華。”以“錦瑟年華”喻指美好的青春,以“誰與度”懸揣其同誰度過如許年華。下面三句亦是設(shè)想之辭:“月橋花院”,寫美人居處的幽美,“瑣窗朱戶”,寫美人居處的華美,“只有春知處”,突出其只有春光陪伴,十分孤寂。種種擬想,說明詞人對美女不僅目送,而且神亦隨之,表現(xiàn)出深深的眷戀之情。
上片大致是以虛筆為主,所謂“月橋花院”、“瑣窗朱戶”都并非實(shí)景,只用來烘托一種悵惘的心境而已。下片正是這種心境的延續(xù)和伸展。但從時(shí)間、空間來看似乎有虛有實(shí),虛實(shí)相生,有情有景,情景交融,視覺映象更加清晰,思緒也更擴(kuò)大、悠深了。
“飛云冉冉”句暗用江淹的詩句:“日暮碧云合,佳人殊未來。”(《休上人怨別》) 以“暮云”四起襯“佳人”不至的惆悵。“彩筆”之典見之于《南史·江淹傳》: “淹少以文章顯,晚節(jié)才思微盡……嘗宿于冶亭,夢一丈夫自稱郭璞,謂淹曰: ‘吾有筆在卿處多年,可以見還’ 淹乃探懷中得五色筆一以授之,爾后為詩,絕無美句,時(shí)人謂之才盡。” 此處用 “彩筆”一詞,是自譽(yù)才思橫溢,能借生花妙筆,寫出令人斷腸的詩篇。這兩句,可以視作實(shí)寫: 詩人徘徊于長滿杜衡草的水塘邊,面對蒼茫暮色,不禁愁緒滿懷,于是寫下這令人傷心的詞句。
本詞的結(jié)尾是歷來最受人贊賞的。“試問閑情都幾許? 一川煙草,滿城風(fēng)絮,梅子黃時(shí)雨。”詩人連用三個(gè)比喻把難以名狀的愁緒化為具體的形象表現(xiàn)出來。羅大經(jīng)在《鶴林玉露》中說:“詩家有以山喻愁者,杜少陵云:‘憂端如山來,澒洞不可掇’;趙嘏云:‘夕陽樓上山重疊,未抵閑愁一倍多’是也。有以水喻愁者,李頎云:‘請量東海水,看取淺深愁’;李后主云:‘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秦少游云:‘落紅萬點(diǎn)愁如海’是也。賀方回云:‘試問閑愁都幾許?一川煙草,滿城風(fēng)絮,梅子黃時(shí)雨。’蓋以三者比之愁多也,尤為新奇,兼興中有比,意味更長。”這種莎士比亞式的博喻,在我國古典詩詞中不為少見。如蘇軾的《百步洪》中寫水波沖瀉:“有如兔走鷹隼落,駿馬下注千丈坡,斷弦離柱箭脫手,飛電過隙珠翻荷。”就用了七種形象作比。不過賀鑄這里的博喻用得更為巧妙。一是喻義豐富,各有深意。“一川煙草”喻愁之大,漫延無盡,像一望無際的草原,籠上一層煙霧,更增添了一種迷茫朦朧的色彩。“滿城風(fēng)絮”喻愁之多,難以數(shù)說,也顯愁之亂,所謂“剪不斷,理還亂”,如飛絮飄揚(yáng)般不知頭緒。“梅子黃時(shí)雨”喻愁之長,也顯愁之煩,江南黃梅季節(jié),雨腳如麻,常常經(jīng)月不止,濕氣薰蒸,百物霉?fàn)€,煩不可言。如此三個(gè)比喻就從不同角度,把那種令人心煩意亂的愁緒表現(xiàn)得淋漓盡致。
再者,詩人所用的三組比喻,其景物又相關(guān)聯(lián),“煙草”、“飛絮”、“黃梅雨”三者都是江南春天的景象,可以組成一幅完整清晰的畫面,同全詩境界渾然一體。雖然,飛絮與梅雨不能并存,但它們的情調(diào)色彩是相似的,在人們的想象中、心理上是可以融合一致的。這樣的景物虛虛實(shí)實(shí),虛實(shí)相生,構(gòu)成濃郁的意境,最能激發(fā)人情感上的共鳴。這種景本身就帶有相當(dāng)?shù)陌С钌剩哂衅稹芭d”的作用,古人稱贊這種比喻是“興中有比,意味更長。”是有道理的。由于這三句寫得好,廣為人們傳誦,以致作者被稱為 “賀梅子” (周紫芝 《竹坡詩話》)。
賀鑄為人豪俠尚氣,一生渴望建功立業(yè),但并不得志,晚年隱退蘇州胥門外的橫塘,郁郁寡歡,他在《望長安》中說“菁羹鱸鲙非吾好,去國謳吟,半落江南調(diào),滿眼青山恨西照,長安不見使人老。”這首 《橫塘路》表面上似寫對一個(gè)女子的思戀,其實(shí)主要是抒發(fā)他歲月蹉跎的失意心情罷了。
上一篇:《陌生女郎》原文與翻譯、賞析
下一篇:《飲馬長城窟行》原文與翻譯、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