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愫·清平樂》原文賞析
雨蒙煙暝,又是清明近。零落杏花渾欲盡。時節綠窗人困。
含情獨上西樓,珠簾半卷銀鉤。縱有千絲楊柳,能藏幾許春愁?
這首詞上片寫景,下片寫人。無論景與人都透露出“春愁”的意味,使全詞彌漫著淡淡的憂郁的云霧。但作者對“春愁”的具體意蘊卻始終未予揭示,這就擴大了詞旨的容量,可供人咀嚼。
上片描摹的是暮春景物,作者抓住了三月江南的節氣特征:“雨蒙煙暝,又是清明近。”這是一幅清明前后江南特有的細雨迷蒙、霧靄昏暗的水墨圖畫。作者突出了清明時節煙雨撕不開、扯不散的形象,給人以郁悶不暢的沉重感。這與下面所寫的人之“春愁”心境正相吻合。貌似客觀的自然煙雨實際上融入了人的主觀情思,只是作者并未直言而已。“零落杏花渾欲盡”一句又選取了 “杏花”這一意象。煙雨是大景,杏花是小景,二者配合原本應該構成“杏花春雨江南”那優美迷人的境界。但此詞中的“杏花”卻已零落殆盡,喪失了明媚的春色。這不僅是因為時屆暮春,更因為此“杏花”亦被人的“春愁”浸染過,是心靈化了的自然之物。而上片歇拍“時節綠窗人困”則是在“雨蒙煙暝”的氛圍中,在“零落杏花“的映襯下,推出的“人”的近景鏡頭:在綠紗窗內,坐著一個愁悶困乏的人兒。此“人”是何許人,男性抑或女性,都無須多說。詞的景物、氣氛足以說明窗內人是一個年輕的女子。
下片則具體描寫“人”的行動與心境。作者雖然點出其內心郁結著縷縷“春愁”,卻又不說穿“春愁”從何而來。“含情獨上西樓”一句省略了主語,實際是承接上片歇拍所推出的“人”,即那年輕的女子。此句從李煜《烏夜啼》“無言獨上西樓”化出。女子“含”何等樣“情”未明言,但“獨上西樓”四字卻透露了些微消息。“獨”乃孤獨無偶。“西樓”這個意象在古代詩詞中往往與閨怨密切相關,如“西樓美人春夢長”(夷陵《女郎空館夜歌》),“寂寞西樓待雁音”(許明卿《答柴主簿》)以及“無言獨上西樓”等皆然。果不其然,她“珠簾半卷銀鉤”,即用銀鉤半卷起珠簾,意同王時翔《臨江仙》的“卷簾試認狂蹤”。她凝神遠望了,作者卻“盤馬彎弓惜不發”,不肯寫出她所望者是心上人。但可以體會到她的失望之意,她并未看到日夜思念的人,僅僅看到一片“萬條垂下綠絲絳”(賀知章《詠柳》)的楊柳,于是凄涼地慨嘆:“縱有千絲楊柳,能藏幾許春愁? ”“千絲楊柳”青翠欲滴,生機盎然,使“人”賞心悅目,或許可以略微排解幾分“春愁”。“藏”字獨出機杼,這里有分擔的意思。但是,“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 (李煜《虞美人》),她的“春愁”亦如同春水一樣,太多太重了,“千絲楊柳”又能分擔幾許呢?詞以設問句結束,更顯得意蘊含蓄。其實,她的“春愁”即離愁,亦并沒有被明媚的春光沖淡幾許,此意自可由讀者自己去品味。
上一篇:《盧摯·清平樂》原文賞析
下一篇:《王夫之·清平樂》原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