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哭亡女蘇菲》原文與翻譯、賞析
高蘭
你哪里去了呢? 我的蘇菲!
去年今日你還在臺上唱
“打走日本出口氣”!
今年今日呵!
你的墳頭已是綠草萋迷!
孩子呵! 你使我在貧窮的日子里,
快樂了七年,我感激你。
但你給我的悲痛,
是綿綿無絕期呀,
我又該向你說什么呢?
一年了!
春草黃了秋風(fēng)起,
雪花落了燕子又飛去;
我卻沒有勇氣走向你的墓地!
我怕你聽見我悲哀的哭聲,
使你的小靈魂得不到安息!
一年了!
任黎明和白晝悄然消逝,
任黃昏去后又來到夜里;
但我竟提不起我的筆,
為你,寫下我憂傷的情緒,
那撕裂人心的哀痛啊!
一想到你,
淚,濕透了我的紙!
淚,濕透了我的筆!
淚,濕透了我的記憶!
淚,濕透了我凄苦的日子!
孩子呵!
我曾一度翻看箱篋,
你的遺物還都好好的放起;
藍(lán)色的書包,
深紅的裙子一迭香煙里的畫片,還有……
孩子! 你所珍藏的一塊小綠玻璃!
我低喚著蘇菲! 蘇菲!
我就伏在箱子上放聲大哭了!
醒來夜已三更,月在天西,
寒風(fēng)里陣陣傳來
孤苦的老更人遙遠(yuǎn)的嘆息!
我誤了你呀! 孩子!
你不過是患的瘧疾,
空被醫(yī)生挖去我最后的一文錢幣。
我是個無用的人啊!
當(dāng)賣了我最值錢的衣物,
不過是為你買一口白色的棺木,
把你深深地埋葬在黃土里!
可詛咒的信仰啊!
使我不曾為你燒化紙錢設(shè)過祭,
唉! 你七年的人間歲月
一直是窮苦與襤褸
死后你還是兩手空空的。
告訴我! 孩子!
在那個世界里,
你是否還是把手指頭放在口里,
呆望著別人的孩子吃著花生米?
望著別人的花衣服你憂郁的低下頭去?
我知道你的靈魂漂泊無依,
漫漫的長夜呀! 你都在哪里?
回來吧! 蘇菲! 我的孩子!
我每夜都在夢中等你。
唉!縱山路崎嶇你不堪跋涉,
但我的胸懷終會溫暖
你那冰冷的小身軀!
當(dāng)深山的野鳥一聲哀啼,
驚醒了我悲哀的記憶,
夜來的風(fēng)雨正灑灑凄凄!
我悄然的披衣而起,
提起那慘綠的燈籠,走向風(fēng)雨,
向暗夜,
向山峰,
向那墨黑的層云下,
呼喚著你的乳名,小魚! 小魚!
來呀! 孩子! 這里是你的家呀!
你向這綠色的燈光走吧!
不要怕,
你的親人正守候在風(fēng)雨里!
但蠟淚成灰,燈兒滅了!
我的喉嚨也再發(fā)不出聲息。
我聽見,寒霜落地,
我聽見,蚯蚓翻地,
孩子! 你卻沒有回答喲!
唉! 飄飄的天風(fēng)吹過了山巒,
歌樂山巔一顆星兒閃閃,
孩子! 那是不是你悲哀的淚眼?
唉! 歌樂山的青峰高入云際!
歌樂山的幽谷埋葬著我的亡女!
孩子啊!
你隨著我七載流離,
你隨著我跨越了千山萬水,
我卻不曾有一日飽食暖衣!
記得那古城之冬吧!
寒冷的風(fēng)雪交加之夜,
一床薄被,我們?nèi)谥遥?br>
吃完了白薯我們抱頭痛哭的事吧!
但貧窮我們不怕,
因為你的美麗像一朵花
點綴著我們苦難的家。
可是,如今葉落花飛,
我還有什么呀!
因為你愛寫也愛畫,
在盛殮你的時候,
你癡心的媽媽呀!
在你右手放了一支鉛筆,
在你的左手放下一卷白紙。
一年了啊!
我沒接到你一封信來自天涯,
我沒看見你有一個字寫給媽媽!
我寫給你什么呢?
唉! 一年來,我像過了十載,
寫作的生活呀!
使我快要成為一個乞丐!
我的脊背有些傴僂了,
我的頭發(fā)已經(jīng)有幾莖斑白,
這個世界里,依舊是
富貴的更為富貴,
貧窮的更為貧窮;
我最后的一點青春與溫情,
又為你帶進(jìn)了黃土堆中!
我寫給你什么呢?
我一字一流淚!
一句一嗚咽!
放下了筆,哭啊!
哭夠了,再拿起筆來。
姍姍而來的是別人的春天,
鳥啼花發(fā)是別人的今年!
對東風(fēng)我灑盡了哭女的淚,
向著云天,我燒化了哭你的詩篇!
小魚! 我的孩子,
你靜靜地安息吧!
夜更深,
露更寒,
曠野將卷起狂飆!
雷雨閃電將搖撼著千萬重山!
我要走向風(fēng)暴,
我已無所系戀,
孩子!
假如你聽見有聲音叩著你的墓穴!
那就是我最后的淚滴入了黃泉!
【賞析】 高蘭是我國現(xiàn)代文學(xué)史上朗誦詩的倡導(dǎo)者和實踐者之一,他的詩作具有強(qiáng)烈的抒情性和強(qiáng)大的政治感召力,在如火如荼的抗戰(zhàn)年代,曾感動和激勵了千百萬民眾投身于抗戰(zhàn)的洪流中。《哭亡女蘇菲》便是當(dāng)時廣為流傳的一篇佳作。
這是一首悼亡詩,詩中的亡女蘇菲是作者心愛的女兒,年僅7歲便被貧病奪去了生命,周年之際,作者長歌當(dāng)哭,既哭自己的喪女之痛,也哭那個動亂憂患,家國無依的社會。
“你哪里去了呢? 我的蘇菲!”詩歌開首便用疑問句式直呼亡女,一下子便渲染了那種哀痛凄楚的氣氛。的確,長輩祭晚輩,白發(fā)哭黑發(fā),這種悲痛是難以言說,銘心刻骨的。詩人哀哀地訴說一年來自己是如何不敢走近亡女的墳?zāi)梗碌氖亲约旱目蘼暿埂靶§`魂得不到安息!”也寫不下一個紀(jì)念的字,因為“一想到你,淚,濕透了我的紙!淚,濕透了我的筆!淚,濕透了我的記憶! 淚,濕透了我凄苦的日子!”詩人以排比句鋪陳其“撕裂人心的”痛苦,寫盡了中年喪女的父親痛不欲生的心態(tài)。接著,作者又緩緩向亡女傾訴自己曾求借于翻看愛女遺物,以重嘗與愛女共處的歡樂,但豈知睹物更傷情,那書包、小綠玻璃依舊,而愛女的墳頭卻青草萋萋了,人去物在,這哀婉凄涼叫人怎堪忍受! 蘇菲生時“窮苦與襤褸”,死時仍“兩手空空”,想到“在那個世界里”,孩子仍可能受饑寒煎逼,詩人怎不肝腸寸斷啊!“我是個無用的人啊!”這是引咎自責(zé)的哀嘆,更是對那個貧富不均的社會的控訴。絕望中,詩人甚而詛咒起自己的無神信仰,“提起那慘綠的燈籠”,跋涉于凄風(fēng)苦雨中,期望著愛女的靈魂歸來。但是聲聲呼喚而至嗓喉喑啞,夜夜空守而至蠟淚成灰,“孩子,你卻沒有回答喲!”這在作者是聲淚俱下,情真詞切,在讀者,已是心中絞痛,苦不堪讀,抒寫哀情達(dá)到了高潮。
作者稍理悲緒,又緩緩地追述起往事。流離失所,衣食無著,只因為孩子的“美麗像一朵花”才使他們這個苦難的家有了生氣和歡樂,但是這種歡樂和安慰竟也一去不復(fù)返了。這打擊,這劇痛,就只匯成了一句話:“我還有什么呀,一切都去了!”欲語又凝噎,蒼天也同悲。
淚眼中,作者繼續(xù)向亡女傾訴,他寫到盛殮孩子時媽媽的癡心,寫到失女后自己的脊背已“傴僂”,頭發(fā)已“斑白”,真是“一字一流淚,一句一嗚咽!”令人倍覺凄楚至極。但是,死者長已矣,生者長悲哀,一切都無可挽回了。“姍姍而來的是別人的春天,鳥啼花發(fā)是別人的今年!對東風(fēng)我灑盡了哭女的淚,向著云天,我燒化了哭你的詩篇!”最后,作者發(fā)出了無可奈何的哀嘆,其中也飽含了作者凄楚的人生感慨。
作為悼亡詩,最重要的是情真二字,此詩情真意切,將悼念亡女的心情表現(xiàn)得淋漓盡致而感人肺腑。與朗誦詩的特點相適應(yīng),此詩在表現(xiàn)手法上是明朗通俗、深入淺出的。詩句長短參差,情之所至,筆亦隨之。而全詩總體上的押韻,又使得旋律和諧流暢,令人蕩氣回腸。此外,排比、聯(lián)想、比喻等手法的運用,也使詩歌形象凝練而豐滿,而呼叫句式的重復(fù)使用,則濃烈地烘托了一種揪人心肝、讓人痛惜不已的哀婉美。據(jù)作者稱,這首詩在抗戰(zhàn)時是被朗誦次數(shù)最多的一篇,無論在何時何地誦讀,人們都無不為之泣下,為之激憤,足見其強(qiáng)大的生命力和巨大的藝術(shù)感染力。
上一篇:《哀郢》原文與翻譯、賞析
下一篇:《回答》原文與翻譯、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