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節物豈不好,秋懷何黯然!
西風酒旗市,細雨菊花天。
感事悲雙鬢,包羞食萬錢。
鹿車何日駕? 歸去潁東田。
這首詩抒發了作者熱愛生活和感嘆國事的復雜感情。
“節物豈不好,秋懷何黯然!”黯然,心神沮喪貌。此聯意謂:應季節時令而產生的景物難道不好嗎? 為什么所引起的秋懷秋思卻這樣令人心神沮喪呢?首聯用反問句式,點明自己熱愛自然而又心緒黯然的矛盾。秋天不僅令人心曠神怡,而且是五谷登、山果熟、菊黃蟹肥的季節。這樣的季節,本應令人欣喜陶醉,為什么反而使詩人黯然神喪呢?——這就不能不引起讀者的疑問。
頷聯不直接作答,卻承首句描繪“節物”:“西風酒旗市,細雨菊花天。”西風里酒旗招展,細雨中菊花盛開。十字詠盡秋日佳趣。
那么,究竟為什么心緒黯然?頸聯承第二句,對此作了回答:“感事悲雙鬢,包羞食萬錢。”要理解這兩句,先須了解“感事”和“包羞”的內涵。詩人幼孤家貧,生性節儉,當今已有豐厚的官俸,因而他的“感事”,顯然不是個人生活上的事而是國家大事。如果說上句尚屬隱約其詞,那么,下句便由隱約而明朗:所謂“包羞”,即指所做所為于心不安,只感到恥辱。唐代杜牧《題烏江亭》詩云:“勝敗兵家事不期,包羞忍恥是男兒。江東子弟多才俊,卷土重來未可知”,那是批評項羽不能包羞忍恥,再振羽翼。這里的“包羞”,其用意恰好相反。二句意謂:因感嘆國事,連雙鬢都因悲憂而變得蒼蒼了! 自己實在羞于過這種食厚祿而于國無補的茍且生活。
尾聯是憤然思歸:“鹿車何日駕?歸去潁東田。”鹿車,借用佛家語,此處以喻歸隱山林。兩句意謂:我何日才能駕起鹿車,回到潁東去過躬耕田畝的生活呢?詩人以“賢者避世”之想,表現了對與世浮沉的茍且生活的憎惡。《樂府紀聞》云:“歐陽永叔中歲居潁日,自以集古一千卷,藏書一萬卷,琴一張,棋一局,酒一壺,一老翁于五物間,稱六一居士。”參照這一記載,可以清楚看出,歐陽修的“鹿車何日駕? 歸去潁東田”,既有儒家憂世之慨,也有道家超然物外之想。
《文公語錄》云:“歐陽公文字好者,只是靠實而有條理也。”“實而有條理”就是這首詩的突出特點,它就像蠶吐絲為繭,層層傾吐,一絲不亂;章法嚴謹,絲盡繭成。《雪浪齋日記》云:“或疑六一詩,以為未盡妙,以質于子和。子和曰:‘六一詩只欲平易耳。如:西風酒旗市,細雨菊花天,豈不佳?’”這聯名句,不用一個系詞,不著半點雕飾,以純白描的手法,不僅寫出了典型的季節風物,也寫出了詩人對自然、對生活的喜愛之情;不僅有杜甫“細雨魚兒出,微風燕子斜”(《水檻遣心二首》其一)那樣的自然美景,也有張籍“萬里橋邊多酒家,游人愛向誰家宿”《成都曲》)那樣的市井側影,可謂高度精煉,清新自然。
上一篇:歐陽修《秋聲賦》原文|翻譯|賞析
下一篇:歐陽修《菱溪大石》原文|翻譯|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