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軾《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樓醉書(其一)》原文與賞析
蘇軾
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亂入船。
卷地風來忽吹散,望湖樓上水如天。
宋神宗熙寧五年 (1072) 六月二十七日,蘇軾游覽西湖。他先蕩舟湖內,親見西湖上一場風雨變幻; 又舍舟登岸,在湖邊的望湖樓上觀賞樓前的水光云影。一面飲酒至醉,一面吟詩作歌。此詩是當時他做的五首絕句中的第一首。
從云起雨來到云散雨收,從蕩舟遇雨到登樓醉眺,要把這許多內容納入一首絕句內,自然難不倒東坡。但還不止此。他要把風雨驟然而至,倏忽而止,一剎那風云突變,一轉眼天青水綠,以及詩人在這場驟雨中的行動、神態、感受、情緒一并用詩的語言再現出來,把我們帶進一個平凡而又奇妙的境界,這可不是一般詩人所能做到的。
首二句是一副工整的聯對:“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亂入船。”詩人正在船上游湖之際,抬頭忽見遠處一片黑云涌起,它像打翻了墨汁一樣,一下子染烏了晴藍的天空。詩人正放眼遠山,看那依稀山影由淡及無的變化; 哪知那片烏云,不去遮山,偏向湖上奔來。當船飛快地駛向望湖樓下躲避,傾盆大雨已經從天而降,趕到船頭。立刻湖面上不平靜了。濺起無數的水花。船板上響起紛紛而落的雨點。東坡怕雨么?他感到狼狽么? 當然不! 他的興致可好哩。過慣了筆墨生活,他把那遮滿天空的烏云比做潑翻了的墨汁,有著詩人氣質。他把那打到船上的急雨比做跳動的乳白晶瑩的珍珠。他熱烈又激情地歡迎大自然的變幻,打算登上望湖樓去喝上一盅酒了。他盡情欣賞風雨變幻中的西湖奇景,認為它美如西施,認為它饒有理趣。這一聯對不僅是湖上驟雨的逼真生動的描繪,而且表達了東坡的高人情致和詩人胸襟。
轉句“卷地風來忽吹散”,一陣風卷地而起,把烏云吹散,急雨驅盡。天晴的明媚風光。這時的詩人,早已在望湖樓上飲酒了。他憑欄眺望,見遠處的群山沐浴在陽光之中,下面的湖水像天空一樣,是那樣地舒展、明凈晴藍。不經過一場猛風疾雨,哪有這一番新綠,又哪能把西湖的美顯現得如此全面,把大自然的騷動與靜謐領會得這樣深刻。難道生活的變化無常、陰晴不定不正是生活的獨具魅力的所在么!
這首絕句又一次以爽朗的筆意,流暢的語言,表達了深美的意境和旺盛的情趣,的確是東坡的名篇杰作。
上一篇:陸游《入蜀記·(節選三)》原文與賞析
下一篇:王羲之《蘭亭詩二首》原文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