令狐楚
山
聳峻
回環
滄海上
白云間
此詩同為興化亭送別之作,以“山”字為題,以“山”字限韻。
“山。聳峻,回環。”一句言其高,一句言其廣。王維名作《終南山》首聯寫道:“太乙近天都,連山到海隅。”太乙山接近天宮,極言其高;山勢綿延直到海邊,極夸其大。同樣寫山的高和廣,王維寫的是具體的終南山,采用夸張手法,極力加以形容;令狐楚寫的是一般的山,只能簡要地概括,以求適應眾山的特點。由此可見,古代詩人非常重視相題行文。
“滄海上,白云間,商老深尋,謝公遠攀。”以“滄海上,白云間”作為山的背景,一方面進一步襯托山之高,山之廣;另一方面為下文商山四皓的隱逸深居和謝靈運攀登探勝埋下伏筆。“深”“遠”二字極有味:“深”字寫出商山四皓不愿與當時統治者合作,深入荒山,隱姓埋名,深居簡出的特點;“遠”字突出謝靈運不怕路遠,不畏山高,攀險登峰的豪興。而寫商老也好,寫謝公也好,本身都不是目的;目的是寫山,寫山對于社會的特殊作用。
接著轉入對山中景色的描寫:“古巖泉滴滴,幽谷鳥關關。樹島西連隴塞,猿聲南徹荊蠻。”泉聲、鳥聲、猿聲,聲聲入耳;古巖、幽谷、樹島,色色耀眼。詩人準確地概括了山中四時景色,既不拘束局限,亦不膚廓空泛。
最后兩句別出心裁:“世人只向簪裾老,芳草空余糜鹿閑。”世上一般庸人只會追求庸庸碌碌的家庭生活,老死于簪裾之間,既無商山四皓的隱逸之志,亦無謝靈運的探勝之興,因而深山幽谷的芳草鮮花,無限美景,只有供糜鹿去享受了。
總之,令狐楚這首詩,處處不離山,又處處不泥滯于山,其構思是頗為新穎獨到的。
上一篇:《黍離·《詩經》》原文與賞析
下一篇:《一七令·賦詩字·白居易》原文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