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維楨《蹋踘歌贈劉叔芳》原文|翻譯|注釋|賞析
[元]楊維楨
蹋踘復蹋踘,佳人當好春。金刀剪芙蓉,紉作滿月輪。落花游絲白日長,年年它宅媚流光。綺襦珠絡錦繡襠,草茵漫地綠色涼。揭門縛彩觀如堵,恰呼三三喚五五。低過不墜蹴忽高,蛺蝶窺飛燕回舞。步矯且捷如凌波。輕塵不上紅錦靴。揚眉吐笑頰微渦。江南年少黃家多,劉娘劉娘奈爾何?只在當年舊城住,門前一株海棠樹。
“蹋踘”(ta ju),也稱“蹴踘”,即踢皮球。原是古代軍中習武之戲。 《史記·衛將軍驃騎傳》有“穿域蹋踘”之記載,就是把地面劃分成一定的區域范圍,進行踢球競賽的游戲,與現在的足球運動頗有相似之處。唐朝詩人韋應物有“遙聞擊鼓聲,蹴踘軍中樂”。(《寒食后北樓作》)說明到了唐代“蹋蹴”仍是軍營中的習武健身的游藝項目。由于這種游藝活動不但具有習武健身的作用,同時還具有很激烈的競爭性和優美的形體動作,因而又有較強的觀賞性。《后漢書·梁翼傳》就記載他喜歡“蹴踘之戲”。唐代的梨園子弟已經經常在宮中向皇家表演, 《全唐詩》中收了不少觀打球的應制詩。越到后來, “蹋踘”的習武健身成份越少,觀賞娛樂成分越多。宋代的徽宗皇帝,就是一個嗜蹋踘如命的人。 《水滸傳》中寫的那個高俅,不就是由于蹋踘技藝高超受到徽宗的寵愛從而飛黃騰達做了太尉的高官嗎?到了元代,就出現了一些以蹋踘為主要表演節目的雜技藝人,劉叔芳就是其中一位佼佼者。
這首詩是詩人看了劉叔芳的蹋踘表演之后勾起詩興,創作出來并贈與這位藝術家的。詩中對劉叔芳的精湛表演和在觀眾中引起的轟動效應進行了細致的描繪,使人讀后有身臨其境之感。
詩的首句就以“蹋踘復蹋踘”這種民歌常用的反復修辭方法開始,一下子就把讀者帶到了樂府詩特有的藝術氛圍中去了。第二句“佳人當好春”的“春”字,我以為有兩種含義:一是指自然界的春天,二是指人的青春年華。也就是說,在一個融和明媚的艷陽春天,年青的雜技藝人劉叔芳在進行精彩的蹋踘表演。詩的三、四句專門寫“踘”。此字一般寫作“鞠”,也即今天我們所說的球。這種“鞠”是用熟牛皮制成的,中間以絮類填充。 “金刀剪芙蓉”是說用剪刀把牛皮剪成荷花瓣一樣的碎塊; “紉作滿月輪”,則是再以這整齊的碎皮塊縫成象十五的月亮一樣的園球。把“踘”寫得很美,是為下面寫蹋踘場面的熱烈和劉叔芳技藝的超凡絕倫設下的第一層鋪墊。
“落花”四句,寫劉叔芳蹋踘的時間、地點、場地和穿戴打扮。苑林里落花陣陣,天空中游絲裊裊,艷陽送暖,白日悠長。在這醉人的暮春季節,正是蹋踘游藝的大好時光。 “媚流光”即美好的時光,劉叔芳年年都是在“它宅”度過,說明一些達官貴人爭相邀請她到家里作蹋踘表演,可見她的技藝已名噪一時。她上身著繡花短襖,下穿錦緞長褲,佩以珍珠纓絡,濃艷俏麗而又英姿颯爽,集陰柔陽剛之美于一身,無怪具有迷人的魅力。蹋踘的場地,則是遼闊空曠,綠草如茵。這四句描寫是對劉叔芳的蹋踘表演進行第二層鋪墊。
“揭門縛彩觀如堵,恰呼三三喚五五。”這兩句極寫觀蹋踘者的眾多與情緒高漲。“揭門”即推開門,這里是說大門敞開,結彩搭棚,以示蹋踘組織者搞得場面之盛大。觀看的人里三層外三層,就象一堵堵高墻一般; “恰呼三三喚五五”是說觀眾中三五成群成幫,呼喝喊叫,氣氛之熱烈由此可見。李白《采蓮曲》有“岸上誰家游治郎,三三五五映重陽”之句,與此同義。這是對劉叔芳蹋踘表演所作的第三層鋪墊。
接看,詩人連用五句,正面描寫劉叔芳的蹋踘技藝。 “低過不墜蹴復高”這是寫劉叔芳技藝之嫻熟。“踘”在她的腳下,可以隨心所欲的任其擺布,忽而低得似乎擦著了地面,但卻并不落下。忽而又高高的拋向半空。讓人看得眼花繚亂,提心吊膽,簡直有點喘不過氣來。無怪那蛺蝶和紫燕也要駐翅觀踘,留戀而不肯離去了。 “步矯且捷如凌波,輕塵不上紅錦靴”。這兩句寫劉叔芳身姿輕盈柔美,她在綠茵場上馳騁。就象凌波仙子在水面游動,就象在草上迅飛,鮮紅的靴子連一點微塵都未沾上。這那里是藝人在表演雜技,簡直是仙女在太虛幻境翩翩起舞。“揚眉吐笑頰微渦”這句寫劉叔芳表演結束之后從容鎮定、
雍容大方的態度。她揚起頭來,含笑向觀眾致意,兩頰現出淺淺的酒渦。這是何等動人的姿態,怎么能不使觀眾心醉。在這五句正面描寫劉叔芳蹋踘技藝詩中,充分體現出一種動態的美。它是青春的禮贊,生命的頌歌。唐代有那么多著名詩人描寫打球的詩,如武平一,崔提,沈佺期,王建等,雖各有千秋,楊維禎此篇與之相較,我覺得還略勝一籌。
詩的最后四句是寫達官貴人的公子闊少,看了劉叔芳的蹋踘表演,被她優美卓絕的色藝所征服,為之沉醉,為人傾倒。他們一窩蜂般的對叔芳進行追逐和糾纏。但詩人對此寫得比較含蓄,只用“江南年少黃家多”一句加以概括。 “黃家”即黃衣之家,指那些有著特殊權力的豪門權貴。其中多數應是蒙古、色目貴族。劉叔芳對這些黃衣少年怎么應付呢?詩人在為她擔憂,發出了“劉娘劉娘耐爾何”的驚問,劉家姑娘啊,你將怎么辦呢? “只在當年舊城住,門前一株海棠樹。”這是詩人的代擬、抑或是劉娘的親口回答?總之,把住址、特征全部告訴了黃家少年。劉叔芳顯得那么鎮定從容。她久闖江湖,機智勇敢,善于應付各種復雜局面。看來她對如何應付黃家少年的登門早已胸有成竹。詩到此戛然而止,充分體現了古樂府詩的藝術特色,也給讀者留下了豐富的回味余地。
上一篇:王惲《趙邈齪虎圖行田給事和卿所藏》原文|翻譯|注釋|賞析
下一篇:尹廷高《車中作古樂府》原文|翻譯|注釋|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