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愛山·[中呂] 上小樓
王愛山
思古來屈正則①,直恁地稟性僻。受之父母,身體發膚,跳入江里,舍殘生,博得個,名垂百世,沒來由管他甚滿朝皆醉。
【注釋】 ①屈正則:指屈原。出自屈原《離騷》:“名余曰正則兮,字余曰靈均”。
【鑒賞】 屈原,可謂家喻戶曉、老少皆知的歷史人物,因其以身殉國的愛國壯舉,受到歷代人民的贊頌。此曲通過對屈原的評說,曲折地反映了作者的人生態度。
全曲自始至終都是作者的內心獨白: “思古來屈正則,直恁地稟性僻”,想起古人楚大夫屈原,真是一副古怪脾氣,好端端舍棄了父母所賜的身體膚發,縱身跳入江底,結束了殘余的生命,倒是博得個百世流芳,后人稱頌。但是,屈原死得太沒道理,管他什么滿朝人都醉如爛泥呢? 《史記·屈原傳》 記載: 屈原投江前,徘徊江邊,漁夫認出他,問他為何被放逐,他說: “舉世混濁而我獨清,眾人皆醉而我獨醒。” 作者對屈原的評價,大有點反傳統的味道,屈原是忠君愛國的積極入世者,他的生活情趣與人生追求自然不同于遺世獨立的隱士們。因此,作者對屈原的評價自然是發自內心深處的,是最真實不過的,但如果我們僅僅只看到這一點,那就太膚淺,沒有真正咀嚼出曲中真味。此曲的結語“沒來由管他甚滿朝皆醉”,語含怨憤,隱含著作者對屈原所處的污濁時代的詛咒,流露出對屈原以身報國的痛惜與哀悼。因此,他對屈原的評價,表面上看是對屈原的指責,實際上是對逼迫屈原至死的惡勢力的無情嘲諷,有借古喻今、借古諷今之意。
作者觀古思今,感慨時政,悲嘆屈原的命運,從而更堅定了自己遺世獨立、縱情山水田園、放歌詩詞曲文的生活態度。
上一篇:范康·陳季卿悟道竹葉舟·第三折|原文|賞析|鑒賞|譯文|注釋
下一篇:張養浩·[中呂]喜春來|原文|賞析|鑒賞|譯文|注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