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云濃淡日微光,雙闕重門聳建章。
不上樓來知幾日,滿城無算柳梢黃。
這首詩原為佚詩,梅堯臣集《宛陵先生集》漏收,而誤入《四書全書館》輯本劉攽《彭城集》卷十八,可據北宋晁說之《晁氏客語》和南宋無名氏《愛日齋叢鈔》卷三訂誤。梅堯臣在嘉祐二年(1057)春曾任進士考試的“小試官”,《宛陵先生集》收有這一時期的詩里有《上元從主人登尚書省東樓》一首,大約就是這里的“銓樓”,“銓”即考選之意。
全詩旋律明快,自然成章。登開封府內的考選樓,只見春云濃淡,不一變幻,然“濃妝淡抹總相宜”,更兼日曜微光,以至日光和諧,襯作宮殿的背景,使“雙闕重門聳建章”有廣袤的空間背景。“雙闕”是古代宮殿前的高大建筑物,有兩個臺柱,上有樓觀,中以闕然為道,故名。后世一般以石雕砌而成,用以記載官爵、功績和作裝飾之用。“建章”則借用漢武帝的宮名來指當時開封府的宮殿。“雙闕”一句是說“雙闕重門內高聳著巍峨的宮殿”,從外觀到內景,寫得凝重,而又背景渾厚。一、二兩句,不無“大宋威武,天下太平”之意。
如果說一、二句重在靜觀,三、四句則為動觀,不上宮殿中的銓樓沒幾天,只見滿城無數柳梢黃,時光荏苒,歲月無情,登此銓樓,詩人若有所思。科舉考試,至宋臻于極盛,朝廷有“選(考選)舉(推舉)法”,詩人身為朝臣,親自與事,登臨考樓,得無思乎?“無算”一詞,卻于全句通俗中見古雅。《淮南子》“日計無算,歲計有余”。
宋金以宮名,考試畢登臨,詩人的心態,似慰勉,似忻喜,似覽觀盛世,似不無憂世。從宏觀背景,到滿城柳梢,從外觀“雙闕”,到內景宋宮,從院樓群落,到銓樓一處,從春云濃淡,到柳梢泛黃,無不全收詩人眼底,作了層次分明,色調豐富的反映,藝術家對生活的觀察,往往有獨到之處,對自然美的欣賞,往往視角新穎特異,全詩以自然美為主調,由于詩人素主行文簡淡,寫自然美也不濃妝而工淡抹,于簡淡中見多樣,更需識力和功力。
上一篇:曾公亮《宿甘露僧舍》古詩賞析與原文
下一篇:王安石《再題南澗樓》古詩賞析與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