薩都剌《征婦怨》原文|翻譯|注釋|賞析
[元]薩都剌
有柳切勿栽長亭,有女切勿歸征人。長亭楊柳自春色,歲歲年年送行客。一朝羽檄風吹煙,征人遠戍居塞邊。轔轔車馬去如箭,錦衾繡枕難留戀。黃昏寂寞守長門,花落無心理針線。新愁暗恨人不知,欲語不語顰雙眉。妾身非無淚,有淚空自垂。云山煙水隔吳越,望君不見心愁絕。夢魂暗逐蝴蝶飛,覺來羞對窗前月。窗前月色照人寒,遲遲鐘鼓夜未闌。燈闌有恨花不結,妝臺塵慘恨班斑。半生偶得一錦字,道是前年戰時苦。一朝血杵煙藪除,腰間斜掛三珠虎。妾身自喜還自驚,門前忽聞凱歌聲。錦衣繡服歸故里,不思昔日別離情。別離之情幾青草,鏡里容顏為君老。黃金白璧買嬌娥,洞房只道新人好。
本詩乃薩都剌仿樂府古意所作之擬樂府,當屬“雜曲歌辭”類。
《征婦怨》,顧名思義,抒寫征婦離別悲傷,憂愁憤怒之情思。此詩據薩龍光校記,作于元順帝元統二年,所寫之背景為元至順年間元政府調兵平定云南宣慰使土官祿余叛亂事。薩都剌或即感此而發,然讀者則不必拘牽于是否有所據,作泛泛觀即可。
此詩較長,全篇可分為三層。從“有抑切勿栽長亭,有女切勿歸征人”至“轔轔車馬去如箭,錦衾繡枕難留戀”,前八句為第一層,寫別離。邊境烽煙驟起,羽檄飛來,錦衾繡枕,難以留戀,征人與征婦匆匆分別,車馬轔轔,戎機萬里,關山若飛,遠戍塞外。此層首兩句,以興啟言,總括全詩詩意,為古詩中常用手法。 “長亭”,古代送別之所,亭旁常有樹植柳,因柳、留同意音,寓留戀難舍之意。第三、四句乃解釋第一、二句。有柳勿栽長亭旁,因長亭之柳年年歲歲都要目睹送別遠行之人,傷離感別,有女勿嫁征人,正與此同。“黃昏寂寞守長門”至“妝臺塵慘恨斑斑”為第二層,寫怨思。一層寫征婦遠戎,此層寫征婦想夫。丈夫從軍遠征,妻子獨守空門,寂寞冷落,凄清哀傷,以至于無心針業,整日里只落得思夫傷情。 “黃昏寂寞守長門”,句中“長門”用漢武帝時陳皇后失寵,別屬長門宮殿。因千山萬水阻隔,望夫不見,新愁舊恨無人知曉,日日只有吞聲忍淚,緊鎖雙眉。此層前八句為概括描述白日里征婦思夫之情,以下則具體描寫夜晚征婦思夫戀夫之態。白日猶可換過,長夜其實難熬,所謂人家夫婦同羅帳,征夫征婦千萬里。白日不能斯守丈夫身旁,夜夢卻化作蝴蝶雌雄雙飛相從,夢醒來,窗前明月依舊,窗外報時的鐘鼓點點,夜晚正長,時光才過。雖燃點著的燈火已然燃盡,但因燭光有恨,燈花亦不結。“妝臺塵灰斑斑”句,寫征婦平明明起身,無心梳妝打扮,因日日如此,時間長了,妝臺塵灰斑斑,慘淡凄昏,似與燈火一樣通征婦之情。此段純粹描寫征婦思夫之情,用典貼切,寫針黹、愁眉、眼淚,寫蝶夢、夜月、燈花,寫妝臺,曲婉細微,極盡征婦離恨愁絕之情態,令人讀之于征婦思夫之情至真至切至純,唏噓感懷,嘆之再三,手法甚是高妙。 “半生偶得一錦字”以下為本詩最后一層,寫遭棄。“半生”言年數之多,數年、數十年。“錦字”用前秦刺史竇滔妻織錦為回文旋圖詩典,一般稱妻寄夫之書信,此轉用為夫寄妻之書信。 “半生偶得一錦字,道是前年戰時苦。一朝血杵煙藪除,腰間斜掛三珠虎”,四句寫征婦苦苦等待思念丈夫回歸,一日忽然收到丈夫一封夾鴻,苦之經過連年的苦戰征殺,流血漂杵,終于煙氛已息,并且征夫亦因戰功,高擢顯職,腰間斜佩上調兵的信符。“珠虎”,珠飾的虎符。征婦聽到丈夫凱旋的消息,自是又驚又喜,欲喜還驚。“錦衣繡服歸故里,不思昔日別離情。別離之情幾青草,鏡里容顏為君老。黃金白璧賣嬌娥,洞房只道新人好。”丈夫既還,征夫思夫即止,然情勢急轉直下,征婦數年苦思煎熬,漸近暮年,容顏漸衰,美妍已逝,征夫錦衣還家,榮歸故里,亦非昔日離別時之征人。征夫見妻子容顏非舊,全不念昔日舊情,及妻子數年思念等待之苦,遂萌棄妻別嬰之念,喜新厭舊,用重金購置美女,洞房花燭,另慕新歡了。詩的結句,是征婦對征夫忘恩負義,棄舊還新的沉痛的控訴與斥責。至此,全詩所寫之征婦怨,始涵義完備明了。征婦之怨,怨別離,怨遭棄、怨造成悲劇命運之根源的戰爭,本篇之旨,歸結于此。
此詩所寫,未出傳統的題材和內容,但其寫作藝術都高于一般之同類詩作。首先是融怨別、怨棄為一體,內容較深厚,構思深廣。其次,用大量的筆墨著重寫征婦的怨思,征婦的思夫傷別之情寫得凄惋動人,至于征夫負心,只用短短幾句來寫,且結句沉痛而止,含不盡難言之情,并無贅言,于樸實的敘事中,更流露出感情的悲慟欲絕之狀,激起讀者強烈的義憤及同情心,引發感情上的共鳴。此是作者的高明處。另外,這篇詩作,語言流暢,無生字僻語,明白易誦,用典恰切,有修飾,但不毀雕琢痕跡,清雅渾樸,此亦是一特點。
上一篇:王建《當窗織》原文|翻譯|注釋|賞析
下一篇:高啟《憶遠曲》原文|翻譯|注釋|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