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詞·散曲《夜泊牛渚懷古》原文與翻譯、賞析
[唐] 李 白
牛渚西江夜②,青天無片云。
登舟望秋月,空憶謝將軍③。
余亦能高詠,斯人不可聞④。
明朝掛帆去,楓葉落紛紛。
〔注釋〕
①本篇選自李白《李太白全集》。牛渚(zhu主),山名,在今安徽當(dāng)涂
縣西北,北部突入長江為采石磯。②西江,古稱約自南京至今江西一段長江為西江,牛渚即在西江這一段中。③空憶,徒然回憶。謝將軍,東晉謝尚,陽夏(今河南太康縣)人,官鎮(zhèn)西將軍。④斯人,指謝將軍。
〔分析〕
這是李白描寫自己漫游東方、晚上停舟牛渚山附近所見所感的詩。詩中李白以少年時的袁宏自比,說明該詩大約是李白年輕時期的作品。
詩的前兩句點(diǎn)明時間地點(diǎn)。西江牛渚山附近的夜晚,空中沒有一片云彩,天宇澄凈,水波浩渺,正顯示出秋高氣爽、周圍空曠遼闊的景象。當(dāng)此良宵美景,詩人興致勃發(fā),他走出船艙,登上船板,觀賞一輪皎潔的秋月,即景生情,進(jìn)發(fā)出懷古之情。據(jù)《晉書·文苑傳》記載:東晉著名文人袁宏,少時貧苦,靠在西江一帶運(yùn)輸租米自給。當(dāng)時謝尚(曾為鎮(zhèn)西將軍)鎮(zhèn)守牛渚,某一秋夜,與僚屬泛舟賞月,聽到袁宏在船中吟詠其《詠史》詩,文詞音調(diào)俱佳,非常欣賞。謝尚即召袁宏到自己舟中,徹夜談?wù)摚髞砑匆暝谄淠桓畢⒅\軍事。袁宏從此發(fā)跡顯名。本篇中間四句,運(yùn)用這個發(fā)生在數(shù)百年前的牛渚西江夜的故事,抒發(fā)情懷。詩人說:自己也能寫出像袁宏《詠史》詩那樣旨趣高遠(yuǎn)的篇章,但善于識拔人才的謝尚將軍于今卻是不可再遇,只能徒然追憶而已。這里表現(xiàn)了李白對自己才華的自負(fù),更表現(xiàn)了知音難覓、懷才不遇的深沉感喟。最后兩句說:夜過天明,張帆離開牛渚山,只見岸邊山上楓葉紛紛下落,樹木凋零,秋景蕭索,與自己惆悵凄涼的心緒互相交織。這首詩寫景前面境界闊大,后面景色凄清,與詩人的豪情壯志和落寞情懷融成一片。
本篇遣詞造句,純?nèi)巫匀唬膹淖猪槪粴庳炞ⅲ缧性屏魉翢o斧鑿痕跡。清代王士禛評此詩云:“正如羚羊掛角,無跡可求,畫家所謂逸品也。”(《帶經(jīng)堂詩話》)正是從這個角度著眼加以贊賞的。全篇五言八句,音韻鏗鏘,平仄調(diào)協(xié),是律詩的格調(diào),但中間四句又不運(yùn)用對偶,可說是律詩的變體。李白的不少五律,對偶亦頗工整,本篇表現(xiàn)出他擺脫常規(guī)、純?nèi)巫匀坏奶厣c崔顥《黃鶴樓》詩有異曲同工之妙。
〔評說〕
嚴(yán)羽《滄浪詩話》:“有律詩徹首尾不對者,盛唐諸公有此體,如孟浩然‘掛席東南望’之篇,又太白‘牛渚西江夜’之篇,音韻鏗鏘,八句皆無對偶者。”
清高宗敕編《唐宋詩醇》:“白天才超邁,絕去町畦,其論詩以興寄為主,而不屑于排偶聲調(diào),當(dāng)其意合,真能化盡筆墨之跡,迥出塵埃之外。”
陳僅《竹林問答》:“盛唐人古律有兩種,其一純乎律調(diào)而通體不對者,如太白‘牛渚西江夜’、孟浩然‘掛席東南望’是也。其一為變律調(diào)而通體有對有不對者,如崔國輔‘松雨時復(fù)滴’、岑參‘昨日山有信’是也。雖古詩仍歸律體。故以古詩為律,唯太白能之,岑、王其輔車也;以古文為詩,唯昌黎能之,少陵其少路也。”
上一篇:散文賦《復(fù)魯絜非書》原文與翻譯、賞析
下一篇:詩詞·散曲《如夢令》原文與翻譯、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