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建《當窗織》原文|翻譯|注釋|賞析
[唐]王建
嘆息復嘆息,園中有棗行人食。貧家女為富家織,父母隔墻不得力。水寒手澀絲脆斷,續來續去心腸爛。草蟲促促機下啼,兩日催成一匹半。輸宮上頭有零落,姑未得衣身不著。當窗卻羨青樓倡,十指不動衣盈箱。
《當窗織》為唐朝詩人王建所作樂府新辭。這首詩通過對一貧家女當窗而織的情景與心緒的精心地刻畫與描寫,表達了作者對廣大勞動婦女的深切同情和對統治階級不勞而獲的憤慨。
王建出身寒門,雖走上仕途,但終不如意。長期過著奔波勞頓的生活,對當時“貧”與“富”的對立體會得非常深刻,因而,他才能寫出這種鋒芒畢露的詩篇。這對于一個出身寒門而又走上仕途之路的人來說,是難能可貴的。
“嘆息復嘆息,園中有棗行人食?!比娨浴巴形锲鹋d”的手法開篇。這是樂府詩常用的藝術手法之一。即開始不講出主要要講的人與事,而以同其極其類似的另外一件事起興。自己園中的棗子無端被行人吃掉,這是一件多么令人嘆息的事情。以此來比喻自己的勞動果實被別人侵吞,引起下文。
“貧家女為富家織,父母隔墻不得力?!本o承“園中有棗行人食”句,貧苦人家的女兒,辛辛苦苦地織紝,所織出的布匹卻得送給富家,勞者不獲,獲者不勞,幾多的不平,幾多的憤懣,幾多的愁與怨都從這“貧”與“富”的對比之中顯現出來!而其父母雖只隔著一堵墻,卻不能得助于女兒之力,更顯出“貧家女”受富家剝削之重。白居易《繚綾》篇有:“織者何人衣者誰?越溪寒女漢宮姬?!逼湟饬x和此句極其相似,正體現了白居易提倡的“歌詩合為事而作”的原則,也是王建樂府詩的精髓之所在。
“水寒”四句,由于天氣寒冷,浸絲的水冰涼寒冽,雙手凍得不靈便了,絲線也變得脆而易斷,續來續去弄得人心煩意亂。因蟋蟀的叫聲與織布機的機杼聲極為相似,因而,古時稱“蟋蟀”為“促織”或“促促”。這里用“促促”實是暗喻織婦勞動的迫促。蟋蟀唧唧叫著,仿佛催迫織婦加快速度,因而在“草蟲促促機下啼”后“兩日催成一匹半”,用一“催”字,與前邊的“續來續去心腸爛”結合,更顯出織婦勞動的緊迫與心情的煩燥不安,體現了樂府詩“喻”的傳統??椑伒纳钍窍喈斝量嗟?,天寒了,也許此時富家的貴婦人們圍坐在爐火旁享受榮華富貴,閑得發愁,貧家女卻用鄆裂粗糙的雙手為她們浸絲織纴;夜深了,貴婦人們早早地縮進套有絲綢被面的溫暖的被窩,貧家女卻正在用凍僵的雙手去續那些似乎永遠也續不完的斷絲頭。想想貴婦人們的生活,再想想自己的遭遇,織纴女怎能不愁腸百結,心似箭穿?王建在他的另一首樂府詩《織錦曲》里對織纴女有更為形象的刻畫:“窗中夜久睡髻偏,橫釵欲墮垂著肩。合衣臥時參沒后,停燈起在雞鳴前?!币股盍耍椑伵诖扒暗目棛C上,昏昏欲睡,發髻偏斜,玉釵將脫,待到參星落下,她才合衣躺上一會兒。然雞還未啼叫,她又要掌燈起來織作。這是一幅何其清冷的“夜織圖”!而貧家女辛辛苦苦織下的布匹,她們自己卻無權享受一點。在唐朝,上繳絲綢布匹和上繳糧食一樣,是官府規定的。 “輸官上頭有零落,姑未得衣身不著。”織出來的衣料除上繳給官府,余下的一點點零星料子,已不足以給婆婆做件衣服,更談不上給自己做了。貴婦人們坐享其成,綾羅綢緞應有盡有,揮霍無度,正如張籍《野老歌》所寫:“輸入官倉化為土”,他這里雖指谷物,然絲綢布匹又何不如此!而貧家女終日操勞織出的綿綢何計其數,卻不能為自己添一件衣服。詩人不動聲色地將“獲而不勞”與“勞而不獲”這一對矛盾推到讀者面前,展示了“貧”與“富”的懸殊背后所隱含的尖銳的階級對立!
倘若說前邊幾句詩的描寫還不足以表現貧家女的心境的話,那么,末兩句“當窗卻羨青樓倡,十指不動衣盈箱。”則把貧家女的感情表達推向高潮。本來,貧家女最瞧不起的是“青樓倡”,靠出賣自己的靈魂與肉體來換取“衣盈箱”,然而今日卻羨之”,唯不當羨而羨之,始見她悲憤之切骨。那么,她羨“青樓倡”什么?無非是“十指不動”這種對貧家女“本不羨”而又羨的復雜的心理刻畫,使讀者完全可以想見其勞動之辛苦,生活之艱辛。兩句詩把織纴女那種“欲辯無言,欲哭無聲”的痛苦心情表現得淋漓盡致。較之白居易《繚綾篇》:“織者何人衣者誰?越溪寒女漢宮姬”句,這首詩未兩句所表達的旨意則更為驚心動魄,發人深省!
王建擅長樂府詩,他的樂府詩和張籍齊名,世稱“張王樂府”。他的作品從各方面反映社會矛盾和民間疾苦,語言通俗自然,有豐富的現實內容。《當窗織》正體現了王建詩歌的這些特點。尤其是后兩句對貧家女的心理刻畫,道常人所不能道,有著極強的藝術感染力。
上一篇:王安石《開元行》原文|翻譯|注釋|賞析
下一篇:薩都剌《征婦怨》原文|翻譯|注釋|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