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居易《井底引銀瓶》原文|翻譯|注釋|賞析
[唐]白居易
井底引銀瓶,銀瓶欲上絲繩絕;石上磨玉簪,玉簪欲成中央折,瓶沈簪折知奈何?似妾今朝與君別!昔憶在家為女時,人言舉止有殊姿。蟬娟兩鬢秋蟬翼,宛轉(zhuǎn)雙蛾遠(yuǎn)山色。笑隨戲伴后園中,此時與君未相識。妾弄青梅憑短墻,君騎白馬傍垂楊。墻頭馬上兩相顧,一見知君即斷腸。知君斷腸共君語,君指南山松柏樹。感君松柏化為心,暗合雙鬢逐君去。到君家舍五六年,君家大人頻有言:“聘則為妻奔是妾,不堪主祀奉蘋蘩。”終知君家不可住,其奈出門無去處。豈無父母在高堂,亦有親情滿故鄉(xiāng),潛來更不通消息,今日悲羞歸不得。為君一日恩,誤妾百年身。寄言癡小人家女,慎勿將身輕許人。
這首詩選自白居易的《新樂府》,《新樂府》作于元和四年(809年),當(dāng)時白居易任左拾遺,詩共五十首,大多涉及了當(dāng)時一些重要的社會問題。本篇是其中的一首。
這是一首敘事詩,全詩自始至終都是一個青年女子的獨(dú)白。詩題用了詩的首句,符合《新樂府》總序說的“首句標(biāo)其目”。開首四句“井底引銀瓶,銀瓶欲上絲繩絕;石上磨玉簪,玉簪欲成中央折。”用“繩絕”、“簪折”兩件事托物起興,寫出了愛情受到封建禮教的摧殘而“絕” “折”,從而不得不“今朝與君別”。詩人在開頭幾句就用了頂真手法,使詩句語氣急促,突出表現(xiàn)了女主人公無路可走的悲慘境地。
隨著“憶昔”兩字,詩轉(zhuǎn)入對往事的回憶。先寫女主角對少年時代的回憶。這時出現(xiàn)在我們面前的是一位如花似玉的少女,她不但長得是那樣秀美,而且一舉一動都有“殊姿”,與眾不同,一顰一笑,楚楚動人,她經(jīng)常和她的女伴一起歡樂地在后園中游戲,過著無憂無慮的生活,這是“此時與君未相識”的少年時代。接著回憶起自己和一青年男子一見鐘情的過程, “妾弄青梅憑短墻”化用了李白《長干行》中的“繞床弄青梅”,寫出了少女活潑的情態(tài)。這時青年出現(xiàn)了:“君騎白馬傍白楊”。少女不但美麗活潑,而且多情。 “墻頭馬上兩相顧,一見知君即斷腸”,聰明的姑娘一見青年,便從“相顧”的秋波中看出對方愛上了自己。這里的“斷腸”指那種刻骨銘心,不可割舍的愛情。悲劇也就隨著這“斷腸”的愛情開始了。 “君指南山松柏樹”,簡潔形象地表達(dá)了男子對愛情的山盟海誓。多情的少女被對方的情誓打動了,她“暗合雙鬢逐君去。 “其中一個“暗”字,可謂傳神之筆,把女主人公擺脫封建禮教,勇于“私奔”的心理動態(tài),活盤托出,而這一“私奔”,既是她愛情的滿足,也是她愛情悲劇的開始。白居易正是用這種一折三波的手法,揭示女子在封建禮教束縛下的不幸,引起人們的深切同情。
少女和青年結(jié)合了,等待著他們的是什么呢?時間雖已過了五六年, “暗合”并沒被淡忘,公婆卻沒承認(rèn)她。從“頻有言”中,我們可以想象女主人公長期生活在白眼和冷語之中。 “聘則為妻,奔為妾”是《禮記·內(nèi)則》的內(nèi)容,幾千年來,它一直被視為金科玉律,一直束縛著青年男女。單純幼稚的少女和男子一見傾心,沒有經(jīng)三姑六婆的說合,沒有經(jīng)雙方父母的認(rèn)允,自然要被視為“淫奔”,因此,公婆認(rèn)為她“不堪主祀奉蘋蘩”。蘋和蘩都是植物名,古代用來祭祀祖先神靈。 《詩經(jīng)·召南》有《采薇》《采蘋》兩篇,都是寫夫人(即妻)主持祭祀典禮的。但是,在封建社會中,妾是不能祭祀祖先神靈的,此詩用“不堪主祀奉蘋蘩”代指女主人公的婚姻沒有得到封建社會的承認(rèn)。詩人在寫主人公的命運(yùn),但也是繼續(xù)刻畫女主人公的形象,她是那樣聰明,從“君家大人頻有言”中,得知“君家不可住”,同時寫出了她到了“其奈出門無去處”的悲慘境地。由于是“暗合”、“潛來”,女主人公雖有父母高堂故鄉(xiāng)親情,然而又有何面目再“歸見”他們呢?
詩的結(jié)尾部分,女主人公感嘆自己的遭遇,并以此規(guī)勸那些“癡小人家女”,也就是那些年幼天真的女子, “慎勿將身輕許人”。
《井底引銀瓶》原序?yàn)椤爸挂家病保虼擞腥苏J(rèn)為此詩是維護(hù)封建禮教的。但是,綜觀全詩,我們并不能得出這樣的結(jié)論。詩人塑造的少女形象是美麗聰明可愛的!詩的字里行間都蘊(yùn)藏著對女主角的深深的同情。把他們一見傾心的愛情寫得很純潔。這首詩與《新樂府》中的《母別子》 《上陽白發(fā)人》等詩一樣,都是為封建社會中被壓迫的婦女鳴不平的。
這首詩,構(gòu)思奇巧,剪裁得體,塑造出一位愛情悲劇中勇于“私奔”的女性形象,元代戲劇家白樸便是受了這首詩的啟發(fā)創(chuàng)作了雜劇《墻頭馬上》,塑造了李千金這一藝術(shù)形象,可見這首詩對后代影響之大。
上一篇:宋無《烏夜啼》原文|翻譯|注釋|賞析
下一篇:于謙《入塞》原文|翻譯|注釋|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