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堯臣《猛虎行》原文|翻譯|注釋|賞析
[宋]梅堯臣
山木暮蒼蒼,風凄茅葉黃。有虎始離穴,熊羆安敢當!掉尾為旗纛,磨牙為劍铓。猛氣吞赤豹,雄威躡封狼。不貪犬與豕,不窺藩與墻。當途食人肉,所獲乃堂堂?!笆橙思任曳郑驳脼椴幌?糜鹿豈非命,其類寧不傷。滿野設置網,竟以充圓方。而欲我無殺,奈何饑餒腸! ”
《猛虎行》是樂府舊題,屬樂府相和歌辭。 《樂府詩集》中其古辭僅四句: “饑不從猛虎食,暮不從野雀棲。野雀安無巢?游子為誰驕。”旨在贊頌人應有的美好德行。自唐李賀、張藉后,雖仍沿用舊題,但已展其題材,易其題旨,使其寓有了諷諭現實的色彩。該詩似沿襲張,李手法,以猛虎作比,譏諷當朝陷害忠良的權臣。
該詩共二十句,可按虎之行蹤分為“出洞”、“害人”、“自白”三部分。
“山木”下八句,寫虎的“出洞”。在這一層里,先寫猛虎出洞時的環境: “山木暮蒼蒼,風凄茅葉黃?!边@是虎出洞的合乎生活規律的時間和地點,但若僅理解其詩面意思是不夠的。試想,作者為什么恰選到葉黃風凄的深秋,日落天昏的時刻?他是有意影喻社會現狀。這種落木蕭蕭的黃昏,是猛虎出穴吃人的時刻;似風凄茅黃,天地渾沌的社會,也正是惡人出洞肆虐的時刻。前者符合生活自然的邏輯,后者也符社會發展的邏輯。由此看來,詩作一起筆,就飽含寓意,啟人深思。當然,境選深秋黃昏,西風凄凄,自然也起烘托氣氛作用。惡虎出洞了,連兇猛異常的熊羆都望而生畏,不敢抵擋。它“掉尾為旗纛、磨牙為劍铓”。夸張、比喻兼用,意承前句。李賀有“舉頭為城,掉尾為旌”句,上二句似從此化擬而出。這是從“形”的方面寫惡虎的兇猛??礃幼?,其兇猛之氣可以吞食壯豹,其雄悍之威敢追捕大狼。赤豹,雄壯之豹也;躡,追也;封,大也。這是從“神” 的方面來寫惡虎的兇猛。上四句,對仗工整,平仄間濟,夸張、比喻、排比等手法間用, “形”、“神”映襯,增強了詩作的音樂美和均衡美。
“不貪”下四句是第二層——害人,是從“行”的方面來寫虎之兇猛。作者先用兩個否定句,豐富了“行”的內涵,卻限制了“行”的外延,把影射的目標趨于明朗化。后續兩句,從“意線”角度看,則是前意的補說。虎明目張膽地“當途食人肉”,而所食者又都是“堂堂”人物。這樣,使讀者不僅看出了“虎”之膽大恣肆,而且可以讓讀者理解到,作者所喻,指的是上層權貴們,非一般人物。到這里,作者所抨擊的目標,已抬頭可睹,低頭可見。在這里,作者用兩個否定句先抑,再緊跟直白兩句一揚,使語意重點更加突出,使詩句產生了懾人魂魄的功力。
第三層是“食人”以下八句,是猛虎的自白。作為以猛虎傷人為題材的詩作,按其生活事理,至此應當止筆了??墒牵哂薪馄实豆αΦ拿穲虺贾P,卻把筆鋒一轉,直析“虎”之心田:吃人是我的本分,怎么是不好呢?糜鹿性情溫柔,連同類都不傷,結果還是被人滿野設置的羅網捕捉,最后被殺死吃掉(人是圓顱方趾, 自古常以圓方代之)。如果希望我不捕殺,那怎么填我饑餓的腸胃呢?這種代虎設詞的一筆,是傳奇中心理描寫手法的借用。這在古典詩詞中實屬罕見。它能動地剖析了惡虎及具有惡虎般心腸人的殘忍本性。我們若把前二層鋪寫猛虎出洞害人比作平面畫,有了尾段這一心理活動的描寫,使猛虎傷人圖成了立體的雕塑。這樣看來,由于結尾的匠筆所致,使這首詩不僅有了更完美的欣賞價值,而且具備了更深刻的認識價值。
總之, 《猛虎行》立意深刻,聲韻和諧,手法多變而新巧,行文用典如行云流馬,不雕不琢,在樂府詩庫中,實屬難得的傳世佳作。
上一篇:陸機《猛虎行》原文|翻譯|注釋|賞析
下一篇:劉徹《瓠子歌其一》原文|翻譯|注釋|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