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①》唐詩賞析,《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原文與注釋
李 白
楊花落盡子規啼,聞道龍標過五溪。②
我寄愁心與明月,隨風直到夜郎西。③
【注釋】 ①左遷:古稱貶官為左遷。龍標:今湖南省黔陽縣,唐時屬蠻荒之地。②聞道: 聽說。五溪: 湘西山區五條長江支流或支流的支流,山高谷深水湍急,系雄溪、滿溪、潕溪、酉溪、辰溪的總稱。 ③夜郎: 這里指位于湘西沅陵縣, 古稱夜郎縣。龍標縣在夜郎縣西北。有人把夜郎國與夜郎縣混為一談是不對的,古夜郎國指位于今貴州省桐梓縣的一個小國。
【鑒賞】 這是一首抒懷的寄贈詩。
王昌齡與李白同負詩名,因生活小節問題而被貶南方蠻荒之地為龍標縣尉。李白聽到此消息后,寫下這首充滿同情和關切的詩篇遙寄于王,是完全可以理解的。
首句寫景兼點時令。景物中獨取漂泊無定的楊花和叫著 “不如歸去” 的子規,即含有飄零之感、離別之恨在內,切合當時情事,也就融情入景。
首句已景中見情,次句便直敘其事。“聞道”表示聽說之后的驚詫、惋惜;“過五溪”表示遷謫之荒遠,道路之艱難。首聯未作悲痛之語,而悲痛之情自見。
第三句寫詩人與王昌齡人隔兩地,難以相從,而月照中天,千里可共,所以要將自己的愁心寄與明月。末句寫明月之光將我的愁心漂送到夜郎以西的龍標,與你一起發愁吧。尾聯兩句一氣相貫,抒情味十足。其意境與張若虛 《春江花月夜》 中的 “此時相望不相聞,愿逐月華流照君” 相同。
全詩含三層意思: 一是說在悲花傷春、子規催歸的季節,你卻要爬險山、涉惡水地遠謫蠻荒之地,我心中充滿了愁思,無可告訴,無人理解,只有將這種愁心托之于明月; 二是說惟有明月能分照兩地,自己和朋友都能夠看見她;三是說只有依靠明月之光才能將愁心及時寄與,此外別無他法。通過詩人豐富的想象和詩意的多層表達,本來無知無情的明月竟變成了一個了解自己,富于同情心的知心人,她能夠而且愿意接受自己的要求,將自己對朋友的懷念和同情帶到遙遠的夜郎之西,交給那不幸的被貶之人。
這種將自我的感情賦予客觀事物,使之同樣具有感情,也就使之人格化,乃是形象思維所形成的巨大的特點之一和優點之一。本詩就是用這種特點和優點來表達強烈的感情,并獲得預期效果的典型范例。
上一篇:《沈如筠·閨怨》唐詩賞析,《閨怨》原文與注釋
下一篇:《李白·陪侍郎叔游洞庭醉后三首(其三)》唐詩賞析,《陪侍郎叔游洞庭醉后三首(其三)》原文與注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