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溍《可憐行》原文|翻譯|注釋|賞析
[元]黃溍
紅顏白色可憐子,杖黎饑走荒山里。翠眉新婦雪色兒,掩袖嬌啼瘦如鬼。道傍朱門照霜戟,腸斷汝翁呼不起。金魚象笏供樗蒱,紈袴終然愁餓死。春風秋月哀思多,嗟汝少年奈老何!
這是一首擬樂府歌行詩,詩中為我們刻畫了一個破落的紈袴少年的可悲形象。選材精當,布局謹嚴,文思峻潔。
詩前六句是記事。詩題曰“可憐行”,首句開門見山即點出可憐子來。可憐子之所以可憐,乃因饑餓難忍,為了尋求生存,不得不在荒山里奔走;并且因饑餓和奔走的勞苦已行路困難,又不得不借助山野黎莖為杖而行;而這個可憐子竟不是因饑餓奔勞而形容枯槁,卻是“紅顏白面”,這就更增加了可憐子的幾分可憐像 “紅顏白面”四字,告訴讀者:這位年輕貌美的少年,閱世很淺,并出逃不久,在這之前尚過著寄生生活。不然,何以能“紅顏白面”?
下面由可憐子轉(zhuǎn)寫可憐子的家庭。 “翠眉新婦”二句,描繪了可憐子的妻子、兒子。 “翠眉” :古代女子以黛螺畫眉,故稱。此代指女子容貌的美麗,用江淹《麗色賦》:“信東方之佳人,既翠眉而瑤質(zhì)”之意。 “新婦”,少婦,指可憐子的妻子。 “掩袖”是對新婦而言,貴家少婦,本深居閨闈,今卻抱子乞食,流落道旁,拋頭露面,當然要羞慚難當,因此以袖掩面。“嬌啼”是對“雪色兒”而言。 “瘦如鬼”仍是合寫母子形象,以喻母子之瘦,不但讓人可憐,而且讓人寒心。
“道傍”二句是寫可憐子的父親。江淹《別賦》云:“行人斷腸,百感凄惻。”而這位流落道傍已無家可歸,又至暮年的老人,面對富貴豪族的朱門霜戟,恐怕不止“百感”。從下“金魚象笏”句可知,這個破落逃亡的家庭原也是官宦門第。老人看到別人家的朱門霜戟,自然要想到自己昔日的榮華尊貴。由于兒子的敗壞,以至落到眼前的悲慘境地,如何不讓他哀腸寸斷呢! “呼不起”, 言老人由于悲痛之極,已無淚可流,無言可訴,以至呆如木雞, 兒媳孫子喊他也沒聽到,并為下文埋下伏筆。
綜上六句,詩人著力描繪了一戶破落貴族全家出逃求生的悲慘場面。詩僅六句,卻刻畫了祖孫三代四位人物形象。主人公可憐子饑走荒山,而妻兒老翁落魄街頭。 “掩袖嬌啼瘦如鬼”句,不僅活畫出年輕妻子的羞態(tài),而且再現(xiàn)了幼子的稚情。以“腸斷”形容老人的悲痛,以“呼不起”寫老翁悲痛的程度,非常符合老人由富至貧,歷深閱廣而又人到暮年的身世。極寫新婦、幼子、老翁的可憐,則從側(cè)面反襯了可憐子的可憐。
最后四句,緊承“呼不起”三字。 “呼不起”的老人,面對“朱門”、“霜戟”當然思緒很多,詩人只選取對敗家子過去的追憶及對他將來歲月的嘆息兩方面著筆,而追憶敗家子的過去,要寫的內(nèi)容亦很多,而作者只篩選了其中一個典型事例,即“金魚象笏供樗蒱”一句概括而過,選材恰當精切,用墨極為經(jīng)濟。 “金魚”、“象笏”都是封建時代官僚大臣權(quán)力榮耀的象征:唐制,三品以上服紫,佩金符,刻鯉魚形;五品以上官員始執(zhí)象笏(象牙制手版)。樗樗,為古代一種博戲。后輩對祖宗留下的殊榮遺物,本應奉若圣明,而可憐子卻視若兒戲,其浪蕩無知就可想而知了,所以終到“紈袴終然愁饑死”的地步。這一句顯受杜甫《奉贈韋左丞丈二十二韻》詩中“紈袴不餓死儒,冠多誤身”句的啟示,反其意而用之。
最后兩句是老人對不肖子以后歲月的嘆息。是說:春風秋月,年復一年,今后的日子還長,悲苦和哀愁還在后頭。實在讓人嘆息啊,你少年之時就已如此,如果到了我這把年紀,該會如何呢?言外之意,你現(xiàn)在可憐,將來會更加可憐。
本詩僅僅抓住“可憐”二字大作文章,起筆即入手擒題,首句先繪出“可憐子”的可憐相,緊接寫可憐子家人之可憐,來反襯可憐子的可憐,最后以老人對可憐子可憐的過去的回憶和對可憐子將來的嘆息作結(jié),從而鮮明地刻畫了那個畸形社會造就的一個畸形兒的可憐象。
上一篇:《古艷歌》原文|翻譯|注釋|賞析
下一篇:杜甫《后出塞》原文|翻譯|注釋|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