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王夫之·正落花詩》原文賞析
弱羽殷勤亢谷風,息肩遲暮委墻東。銷魂萬里生前果,化血三年死后功。香老但邀南國頌,青留長伴小山叢。堂堂背我隨余子,微許知音一葉桐。
王夫之有 《正落花詩》十首,皆借詠落花以抒亡國之痛。這里選的其中一首,作者以落花自況,含蓄深沉地抒發(fā)了抗清斗爭雖然失敗,但抗清意志卻生死不渝的堅強決心,全詩胸臆崢嶸,風格雄奇蒼涼,與杜詩七律頗有相似之處。
整首詩都是采用比喻手法,用落花來比喻作者自己,因而在意象的營造上,“落花”就自然地投射了作者自己的身影,負載了作者慷慨深沉的激情。首聯(lián)“弱羽殷勤亢谷風,息肩遲暮委墻東”。前一句是比中有比,以 “弱羽” (即飛翔力薄的鳥)來比喻落花。“亢”(kang),同抗。“谷風”即來自山谷的大風,語出 《詩經·邶風·谷風》: “習習谷風,以陰以雨。”全句意思是說,我就像落花迎風飛舞那樣,以滿腔熱情,不辭辛勞地奔走抗清。后一句緊接這個意思,直接以花作比,寫抗清失敗后,自己像花落地一樣,在晚年隱居。但作者卻既不明說抗清失敗,也并不明說隱居,而是以 《后漢書·逸民傳》中 “避世墻東王君公”的典故,表明自己的逸民身份,又都姓王,十分貼切。這樣暗示,一方面顯示詩意的曲折深厚,耐人尋味; 另一方面更重要的是,表現了作者不甘失敗的決心。目前的“委墻東”只是暫時的“息肩”,而“弱羽”迎抗“谷風” 的戰(zhàn)斗精神,卻是決不會泯滅的。當然,這兩句詩中也有失敗后的悵惘,包含著深沉的嘆惋,但更多的卻是激昂奮發(fā)之情和堅強不屈之意,一位飽經戰(zhàn)斗烽火的洗禮的抗清志士的形象,清晰地出現在讀者面前,令人肅然起敬。這兩句,也為全詩定下了基調。
中間兩聯(lián),在首聯(lián)的基礎上深化詩意,具體寫自己的抗清意志和堅貞節(jié)操。頷聯(lián)“銷魂萬里生前果,化血三年死后功”。前一句寫生前。作者在抗清斗爭期間,曾經流離轉徙于湖南、廣東、云南、貴州等地,出生入死,歷盡艱危; 隱居時,又輾轉湘西以及郴、永、漣、邵間,竄身瑤洞,伏處深山。想起這些,自然有一種黯然神傷的感覺。后一句寫死后,用了《莊子·外物》篇中的故事:“萇弘死于蜀,周人藏其血,三年化而為碧。”成玄英疏:“萇弘遭譖,被放歸蜀,自恨忠而遭譖,遂刳腸而死。蜀人感之,以匱盛其血,三年而化為碧玉,乃精誠之至也。”作者想到自己死后,會像萇弘化血那樣,精誠不滅。前后兩句聯(lián)系起來看,表示了作者生死不渝的抗清之志。頸聯(lián)“香老但邀南國頌,青留長伴小山叢。”“香老”,指花雖落而樹上自會結果。“南國頌”,屈原作《桔頌》,詩中有“受命不遷,生南國兮”的句子。“青”,指常青之樹。“小山叢”,指桂樹,因漢淮南小山《招隱士》詩中有“桂樹叢生兮山之幽”之句。兩句承上聯(lián)中“死后”二字,說花落而果樹仍然香青,還會受到后人的贊賞,表示自己要抱定抗清的志節(jié),永不消減,自信一定會像桂花的香味那樣,流芳百世,受到后人的理解和贊美的。這兩聯(lián)是反復詠唱,來表現生前死后一以貫之的抗清意志,言詞之間,充滿了堅定的信念和不屈的精神,至為感人。
最后,在尾聯(lián)中抒發(fā)了作者的感嘆: “堂堂背我隨余子,微許知音一葉桐。”“堂堂背我”,即公然不客氣地背棄我。表面意思是,青春無情地背棄落花,與草木相隨;而實際意思卻是,抗清的大好時機已一去不返,全國被異族統(tǒng)治,只留下了一些平庸的人(即“余子”)。所以最后一句接著說,如同落花只有知秋飄零的梧桐葉才是知音一樣,我要尋找堅決抗清的人,已經十分難得了。這一聯(lián)與首聯(lián)相應,感慨加深,深藏著一種凄涼、孤獨的情懷。然而,透過這種傷痛的感慨,我們看到的仍然是一位堅守自己的節(jié)操,不與“余子”為伍的斗士的形象,他的堅決抗擊異族統(tǒng)治的精神,深深的愛國思想,以及堅忍不拔的意志,永遠是后人學習的楷模。
這首詩由于采用比喻手法,因而大量借助想象。作者插上藝術想象的翅膀,由此及彼,浮想聯(lián)翩。詩歌一開始,作者就從飄飛的落花,想到了迎風飛翔的鳥兒(“弱羽”),這一聯(lián)想不僅使落花更為生動形象,而且把那種敢于迎著風云搏擊的斗爭精神,深刻地傳達了出來。然而,作者思接千載,由花及人,想到了漢代的逸民王君公和傳說中的戰(zhàn)國的萇弘,并進而想到了屈原的《桔頌》和淮南小山的《招隱士》,最后又聯(lián)想到桐葉。這些想象,如同風云卷舒,無所羈縻,既不受時間、空間的制約,又打破了事物間本來的聯(lián)系,而根據詩意重新給以巧妙的組合。通過這些豐富的想象,在詩中賦予了“落花”這個意象以復雜而深刻的內涵,大大拓展了詩歌的境界,從而更好地表現了作者自己的思想。由于成功地運用了想象,讀來意境深厚,感情激揚,別具情味,因而使得這首詩歌充滿了動人的藝術力量。
上一篇:古詩《王世懋·橫塘春泛》原文賞析
下一篇:古詩《趙執(zhí)信·氓入城行》原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