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調·柳營曲 楚漢遺事
馬謙齋
楚霸王,漢高皇,龍爭虎斗幾戰場。爭弱爭強,天喪天亡,成敗豈尋常。一個福相催先到咸陽,一個命將衰自刎烏江。江山空寂寞,宮殿久荒涼。君試詳,都一枕夢黃粱。
公元前206年,秦亡后,項羽自立為西楚霸王,封劉邦為漢王。此后兩家為奪取天下而常年爭斗,公元前202年項羽兵敗自殺?!俺h遺事”即指這場楚漢戰爭遺留下來的故事。這是一支詠史事的曲子,而不是一首詠懷遺跡的曲子,故全曲以敘事為主。
“楚霸王,漢高皇,龍爭虎斗幾戰場?!边@里首先介紹了楚漢戰爭雙方的領袖人物,作者對項羽、劉邦不直呼其名,而分別稱其尊號,又分別比之為龍、為虎,表明作者是把兩人都當作英雄來歌詠的,沒有采取一褒一貶的態度?!盃帯?、“斗”二字,突出了雙方尖銳對立的關系?!盃幦鯛帍?,天喪天亡,成敗豈尋常”三句,對整個楚漢戰爭的形勢作了概括。重點概述了楚漢成皋之戰與垓下之圍兩大戰役。成皋(在今河南滎陽西北)之戰,楚漢雙方曾相持數年。前一階段,項羽處于優勢,劉邦處于劣勢,項羽曾戰敗劉邦,占領成皋。后一階段,劉邦大破楚軍,復取成皋。在這次戰役中,雙方強弱對比有所轉化,故稱“爭弱爭強”。垓下之圍是楚漢戰爭的最后決戰。公元前202年,劉邦與韓信、彭越等合兵,將項羽圍困在垓下。項羽突圍至烏江,烏江亭長將船靠岸等他過渡,項羽笑曰:“天之亡我,我何渡為?”所謂“天喪天亡”,指此。作者認為,劉項“成敗”的原因是不平常的。司馬遷在《史記·項羽本紀》中評論失敗的原因時說: “自矜功伐,奮其私智而不師古;謂霸王之業,欲以力征經營天下,五年卒亡其國。身死東城,尚不覺悟,而不自責,過矣!乃引‘天亡我,非用兵之罪也’,豈不謬哉!”但是,本曲作者并未指責項羽荒謬,顯然,他比司馬遷更同情項羽。以上六句是一個層次,寫楚漢戰爭的經過。
“一個福相催先到咸陽,一個命將衰自刎烏江。”這二句緊接“成敗豈尋常”而加以具體化,寫楚漢戰爭的結果,一個勝利一個滅亡?!案O啻摺闭f劉邦具有幸福的命運,因而公元前206年,領先率軍進入秦都咸陽,秦王子嬰向他投降。在與項羽進行五年的楚漢戰爭后,福星高照的劉邦于公元前202年戰勝項羽,在鄰近咸陽的長安即皇帝位?!懊鼘⑺ァ眲t指項羽命該衰亡,他最后在烏江之畔自刎而死?!敖娇占拍?,宮殿久荒涼?!弊髡卟捎孟葥P后抑的寫法,上二句揚劉邦,這二句抑劉邦。劉邦雖然奪得了江山。但逃不脫死后萬事皆空、仍歸寂寞的下場(公元前195年,劉邦死于長樂宮)。他在長安建造的長樂宮、未央宮等,后來也隨著漢王朝的滅亡而荒涼?!熬囋敚家徽韷酎S粱”,這里“詳”字是細細評論的意思。這兩句是說,仔細一想,失敗的項羽與勝利的劉邦,都是做的一場黃粱夢。以上六句是一個層次,寫楚漢戰爭的結局,雖有勝負之分,但均是一場夢幻。
這支曲子的藝術特點,主要表現在對歷史材料的剪裁上,它沒有對楚漢戰爭的全過程作平鋪直敘,而是重點描述了幾個場面。
上一篇:越調·斗鵪鶉題情·趙明道|原文|賞析|鑒賞|譯文|注釋
下一篇:黃鐘·人月圓·劉因|原文|賞析|鑒賞|譯文|注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