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戲劇《白仁甫》鑒賞
《東墻記》全名《董秀英花月東墻記》,主要寫書生馬文輔和董秀英的愛情故事。
臨陽書生馬文輔,二十五歲,先父馬昂任三原縣令時,與松江府董府尹為友。董府尹曾將小女董秀英許馬文輔為妻,因馬縣令和董府尹下世,不曾成合。馬文輔為問親事,同時游學,收拾琴劍書箱到松江府一客店安歇,正好這家客店與董府尹家隔壁。馬文輔應店主人之請,為其小子山壽設館教讀。
董秀英于三春天氣奉母命同梅香去后花園散悶,面對落花,愁恨愈深。正在這時,馬文輔在東墻上向她觀望,董秀英不由得歡欣動情,眼送秋波。馬文輔明知她就是自己想念的董秀英,卻不能相會,相思益甚,無心看書。董秀英雖不知他就是馬文輔,但見他眉清目秀,狀貌堂堂,本來就因傷春而不快,今見此生,更是神不附體,憂愁煩惱,斷魂落淚,懨懨瘦損。想起卓文君私奔相如,對照自己,“這干荷葉那討靈犀潤” 。她留戀那生,不得相會,只好將“志誠心禱告神” ; 心事無以傾訴,埋怨“那火性如雷老母親,謹慎閨門,晝夜追巡,坐守行跟,恐失人倫。但若是離了半時辰,來相問” 。夜晚,她命梅香放下香桌,“降明香問天求聘” 。馬文輔也因思念董秀英,難以安寢,操琴洗悶,唱歌傳情。董秀英聽了,更加魂飛魄蕩,便將其心中愁悶,聯一絕吟誦之。馬文輔也依韻相和,直待秀英回去,方才回書房安歇。第二天他使山壽向秀英討花,叮嚀: “休教老夫人知道” 。董秀英將一朵海棠花托山壽交給他,并從山壽口中得知這秀才便是父親生前所許之婿,便把兩天前寫好的一個簡帖讓梅香送給馬文輔。馬文輔見簡帖后知秀英對他有顧戀之心,欲使媒說親。梅香怕“打草驚蛇”,認為董秀英“念舊盟,想舊情”,“何須媒證,”馬文輔于是亦寫一簡回秀英。秀英看了回簡,倍增相思。一個是離鄉背井飄零客,一個是孤枕獨眠董秀英,“一個在東墻下煩惱,一個在錦帳里傷情” 。雖然只隔一堵墻,勝似隔著百座城。馬文輔不見秀英回簡,不覺病倒,性命難保。正在這節骨眼上,秀英差梅香送來回簡,馬文輔看后,撲通跪倒在地,托梅香向秀英求婚。梅香先責他不以功名為念,垂芳名,顯祖宗,卻為一女子喪其所守,后來又答應為之試探。馬文輔又托梅香捎一簡帖與秀英,秀英回簡相約。兩人在梅香幫助下,在海棠亭私結成親。
老夫人得知女兒“不遵母訓,不修婦德” ,與“不才丑生私約” ,喚來梅香問罪。梅香說明馬文輔與董秀英乃先尊說定的婚姻,未合私結,并無大錯; 而老夫人失治家之道,不能掩骨肉之丑,才是大過。老夫人沉吟半晌,斥責馬文輔空讀孔孟之書,不達周公之禮,聲稱看在他先父母面上,將他兩個急配了,命他明日上京取應。董秀英為馬文輔餞行,長吁短嘆,傷悲切痛。半年不見文輔音信,病體消瘦,淚眼朦朧,花箋寫信,表露離情。老夫人請來郎中看視,病情越加沉重。“魚沉雁杳音難送,阻隔著千里關山萬重。埋怨俺狠毒娘,走將來分開了鸞鳳種” 。
馬文輔赴京得了頭名狀元,謝過恩,便回松江搬取夫人秀英。他“官高猶記武陵源,身榮怎忘前親眷。才中選,今朝又把程途踐” ?;氐礁驄D團園,舊恩不斷。使臣奉命授他為翰林學士,董秀英封學士夫人。兩人感謝皇恩,赴京上任,夫榮妻貴,千古名顯。
此劇模仿《西廂記》的痕跡特重,但相去《西廂》甚遠,可謂效顰之作。
上一篇:元戲劇《鄭廷玉·宋上皇御斷金鳳釵》鑒賞
下一篇:元戲劇《李文蔚·破苻堅蔣神靈應》鑒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