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國詩詞鑒賞《郁達夫·滿江紅·閩于山戚繼光祠題壁》原文|譯文|注釋|賞析
三百年來,我華夏威風久歇。有幾個,如公成就,
豐功偉烈。拔劍光寒倭寇膽,撥云手指天心月。到
于今,遺餅紀征東①,民懷切。會稽恥,終當
雪; 楚三戶,教秦滅②。愿英靈,永保金甌無缺。臺
畔班師酣醉石,亭邊思子悲啼血③。向長空,灑淚酹
千杯,蓬萊闕④。
【注釋】 ①原注: “民間流行之光餅,即戚繼光平倭寇時制以代糇糧者。”糇糧,于糧。②會稽 (kuai ji)恥: 指越王勾踐臥薪嘗膽、滅吳雪恥事。楚三戶: 據《史記·項羽本紀》載,范增給項梁獻計時說: “楚雖三戶,亡秦必楚。” 因為當時人心思楚。③“臺畔”句: 戚繼光于明世宗嘉靖四十一年和四十二年,兩次從浙江率兵增援福建,抗擊侵擾福建沿海地區的倭寇,均獲大勝,曾在閩于山慶功。“亭邊”句: 據說戚繼光的長子隨軍征戰時,因膽怯回顧,動搖軍心,戚繼光曾毅然按軍令將其斬首。當地建有思子亭。此句是贊揚戚繼光雖然父子情深,仍以國家民族利益和軍令為重。④酹 (lei): 灑酒祭奠。蓬萊闕:意謂戚繼光的英靈,應當住在蓬萊仙闕。
【鑒賞】 作為現代作家的郁達夫,在早期作品中盡管流露了一些傷感情緒,但他是一位民主主義的倔強戰士,堅定的愛國主義者。1936年,他應友人之邀去福州任福建省參議。第二年,抗日戰爭全面爆發,他去于山明代抗倭愛國將領戚繼光祠憑吊,在墻壁上題下這首 “滿江紅”詞。在詞里,他熱烈歌頌戚繼光的抗倭事跡和愛國精神,借以表達自己的抗日志向。
詞的上闋,作者用直敘筆法回顧自明代中葉以來,三百多年間,“我華夏威風久歇”! 其中,隱含著對明代倭寇的侵擾和清代鴉片戰爭以后各帝國主義列強對我國侵掠的仇視,以及對封建統治者軟弱無能的憤恨! 接著,筆鋒一轉,文氣昂揚,熱烈歌頌戚繼光抗倭愛國的業績:“有幾個,如公成就,豐功偉烈”!“拔劍光寒倭寇膽,撥云手指天心月”,具體再現了戚繼光令倭寇膽寒,撥云驅霧,手指 “天心”,忠于朝廷,大長中國人民威風的 “偉烈” 形象。因為 “天心”,封建時代指君主的心意。孫愐 《唐韻序》: “愧以上陳天心。”“到于今,遺餅紀征東,民懷切”,從民俗入筆,說明戚繼光抗倭愛國精神至今還在廣大人民群眾中流傳。
詞的下闋,以 “會稽恥”類比我國東北與華北等地淪入日本帝國主義的恥辱,以 “楚三戶,教秦滅”類比中國人民不屈不撓的反抗精神。在中國人民的堅決抵抗下,日本侵略我國的 “會稽”般的國恥,“終當雪”!這表現了作者對抗日戰爭必將取得最后勝利的堅定信念! “愿英靈,永保金甌無缺”,金甌,盛酒器,后引申喻指國土。《南史·朱異傳》: “我國家猶若金甌,無一傷缺。”這是對戚繼光英靈的祈禱,希望他永保炎黃子孫,驅逐日寇,國土完整,金甌無缺!“臺畔班師酣醉石,亭邊思子悲啼血”,這是對戚繼光抗擊倭寇,勝利班師的頌揚,又是對他以國家民族利益為重,公而忘私的高尚品德的贊美。臺,指望闕臺,在福建省福清縣海口城西,是戚繼光命名的一座高臺。他在 《瑞巖寺新洞記》中記述: “蓋一山極高處……,可以望神京,名之曰望闕臺。”闕,宮前望樓,指皇帝所居之地。戚繼光命名望闕臺,以表達他對國家朝廷的一片忠心!現在,在望闕臺畔舉行抗倭勝利的慶功宴,將士們酣醉石旁,戚繼光想到兒子被斬之事,內心不免陣陣悲痛。這如實的描繪,既展示了戚繼光作為“戚家軍”的統帥嚴飭治軍的大將風度,又顯現了作為一個父親對兒子的骨肉之情。最后,作者以滿腔崇敬之情,以淚當酒,灑向長空,奠祭戚繼光的在天英靈,并祝愿他位歸蓬萊仙闕,永享人間的奉祀!
這首詞述史引典,說古喻今,深沉激越,雄渾悲壯,充分表達了作者對抗倭將領戚繼光的敬仰之情,以及自己堅持抗日,堅信抗日戰爭一定會取得最后勝利的熾熱的愛國情懷!
文章作者:丁樵
上一篇:愛國詩詞《張孝祥·水調歌頭·聞采石戰勝》原文|譯文|注釋|賞析
下一篇:愛國詩詞《李賀·雁門太守行》原文|譯文|注釋|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