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戲劇《狄君厚》鑒賞
《介子推》全名《晉文公火燒介子推》,主要寫春秋時晉國忠臣介子推的故事。
晉獻公寵信麗姬,貶正宮皇后、東宮太子、西府儲君,為麗姬之子修蓋千尺云月臺,臺上太極宮百二十間,勞民傷財。朝中宰輔沒有一個敢于諫勸。大臣介子推對這種“父子無義慈情分,兄弟喪恭友心懷” ,“五教不明生仇恨” 、“四時失序降民災” 、“大太子申生軟弱、小太子重耳囊揣” 、麗姬之子奚齊毒如蛇蝎、卓子狠似狼豺的局面非常擔憂,上朝直諫,特別提出不能修蓋云月臺,“怕引得禍從天上來” 。介子推以紂王為例,說明就是因為寵信妲已,蓋摘星樓、不明殿、長夜宮,勞民傷財,“敲陽人脛腿驗髓,剖婦人腹氣驗胎” ,不聽微子、箕子、比干三臣之諫,諸侯史官皆毀其無道,最后為武王所滅。但介子推的逆耳忠言晉獻公聽不進去,介子推只得全身出朝。臨走,警告晉獻公: “惹起場干戈橫禍災” ,“提備著楚兵來” 。
介子推載母歸去,半載之間,“落得個住逍遙散誕行踏,背一張琴,攜一壺酒,訪友在山間林下” ,“耳凈勝如聾,眼明渾似瞎” ,收拾起“論邦辯國的巧舌頭” ,“妝做個啞、啞、啞” ,“將書劍收拾,素琴抬起,劍匣高掛” 。想起當日在朝,不勉有些后怕。他教導 “修文演武”的兒子介休,雖有“擎王保駕之意,安邦定國之心”,充其量也不過“出為將” 、“入為相” ,其結果則可能和自己一樣,“招罪招殃添驚怕” ,倒“不如無是無非做莊家” 。所謂榮華富貴送爾身,高車駟馬追爾魂, 大(dào到, 古代軍隊大旗)高牙取爾命。正在這時,公子重耳跑進他家。“原來是爭社稷結冤仇”。“君王傳的圣旨,麗后定的見識,賊子(國舅呂用功)使的機彀” ,命六宮大使王安將東宮太子賜死,重耳也被逼走。介子推正為東宮太子申生自刎悲痛,埋怨晉天子“全不怕萬載人民罵” ,國舅追尋重耳沖進家來,聲稱交出重耳便罷,交不出重耳全家命休。介子推決心替重耳以死,別過山妻老母,向兒子介休要劍自刎,介休卻扯劍揪發,刀過頭落,“救了儲君,替了親爺” ,“為國于家” 。介子推保重耳頂風冒雪出逃。兩人絕糧三日,介子推每日割著身上肉,“推做出林外拾得野物肉,與太子覺鋨” 。恰好楚使來迎,重耳隨使去楚,介子推侍母回家。臨別,介子推叮嚀重耳: “你若是報不得母,雪不得兄,你便空破了國; 我若是侍不得母,埋不得兒,我便是白喪了家。你若是雪不得冤,報不得恨,則恁地空干罷,太子呵,你便是治不得國,我便是齊不得家,枉教人唾罵殺” 。
介子推一次去晉城,得知重耳為君,號文公即位,將群臣都封贈了,惟獨忘了介子推。介子推作了一篇《龍蛇歌》懸于晉國宮門,預料文公見后必然宣詔。其母告訴他“一世之榮,不如萬載之名” ,就是說: “皇帝臨朝一世榮,背母歸山博個萬代名” 。介子推背母隱入綿山峻嶺之中。晉文公來聘,子推不出。晉文公為逼介子推出山,放起火來“焰騰騰火起紅霞,黑洞洞煙飛墨云,鬧垓垓火塊縱橫,急穰穰煙墨亂滾,”介子推不肯躲避,抱著黃蘆樹被燒而死。他寧可火中焚身,不愿出山應詔。一位曾和介子推朝夕相處,深明其為人的樵夫向晉文公講述了介子推的忠烈事跡和被燒死的情景,“向當心里水甕防身” ,“四面火把燒焚” ,斥責晉文公“做皇帝,一頭放水,一頭放火” ,“那的是您天子重賢臣?” “不爭你個晉文公烈火把功臣盡,枉惹得萬萬載朝廷議論。常想趙盾捧車輪,也不似你個當今帝王狠! ”
晉文公向介子推設祭后歸去。
此劇表現介子推的忠和孝。其中寫他教子、保重耳一折尤為生動。作者先寫他以歸隱侍母為樂、教子以農為業,接著寫他欲替重耳殺身,兒子卻為國為親自刎,最后又在絕境中割股養活重耳,這種先抑后揚的寫法,把他的忠表現得更為突出。
上一篇:元戲劇《王伯成·李白貶夜郎》鑒賞
下一篇:元戲劇《孔文卿·地藏王證東窗事犯》鑒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