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夢萃《王彥與八字軍》原文|注釋|賞析|譯文
王彥既得衛州新鄉縣,即傳檄州郡2。金人以為大兵至也,率數萬眾薄彥壘,圍之數重,矢注如雨3。彥兵寡,且器甲疏略,疾戰,輒不利,彥決圍以出,其眾遂潰。金人見彥所乘甲馬獨異,復盡銳追擊4;彥與麾下數十人馳赴之,所向披靡。轉戰十數里,弓矢且盡,會日暮,得免5。
他將往往復渡河以還6。彥收散亡,得七百人,保共城縣西山7。常慮變生不測,夜則徙其寢所。其部曲曰:“我曹所以棄妻子,冒萬死以從公者,感公之忠憤,期雪國家之恥耳8!今使公寢不安席,乃反相疑耶?我則非人矣!”遂皆面刺“赤心報國,誓殺金賊”八字,以示其誠。
彥益自感勵,大布威信,與士卒同甘苦。未幾,兩河響應,招集忠義民兵首領如傅選、孟德、劉澤、焦文通等一十九寨,十余萬眾9。綿亙數百里,金鼓之聲相聞,自并、汾、相、衛、懷、繹間倡義討賊者,皆受彥約束10。稟朝廷正朔,威震燕代11。金人患之,列戍相望,時遣勁兵,撓彥糧道12。彥每勒兵以待之,且戰且行,大小無慮數十百戰,斬獲銀牌首領、金環女真及奪還河南被虜生口,不可勝計13。
(以上系建炎元年十月二十九日)
王彥在西山聚兵,既集,常慮糧儲不繼。一日,盡發軍士運粟。會奸人有告虜帥者,金人乘虛,遽以大兵薄彥壘,彥率親兵乘高御之14。眾稍卻,彥大呼賈勇,士眾力戰,且以強弩飛石齊發,金人方稍退15。金人有死者,皆以馬負尸而去。 自此金人布長圍,欲持久困彥,彥絕饋運者旬余16。彥檄召諸寨兵,大至,金人乃遁去。
《遺史》曰:“金人時銳意中原,特以彥在河朔,兵勢張甚,未暇南侵17。一日,虜帥召其眾首領,俾以大兵再攻彥壘18。首領跪而泣曰:‘王都統寨堅如鐵石,未易圖也!必欲使某將者,愿請死,不敢行。’其為虜所畏如此!”
(以上系建炎元年十一月九日)
【注釋】 1王彥(1090—1139):宋隆德上黨(今山西長治縣)人,徙懷州河內(今河南沁陽縣),字子才。曾從種師道(1051—1126)御西夏。建炎元年(1127)隸張所部,任都統制。率七千兵渡河,收復新鄉。不久,被金兵圍困,突圍入共城(今河南輝縣)西山,創“八字軍”。屢創金兵,眾至十余萬。東京留守宗澤(1060—1128)曾召王彥到汴京(今河南開封市)會議,擬配合其大舉北伐,因趙構推行投降和議政策,未果。后率部南下,為張浚部前軍統制。紹興六年(1136),率八字軍萬人赴臨安(今浙江杭州),被解除兵權,知邵州。八字軍:因軍士各在臉上刺“赤一心報國、誓殺金賊”八字而得名。高宗后期起用王彥,其所部亦稱“八字軍”。 2衛州:今河南汲縣。新鄉縣:今河南新鄉市,宋時屬衛州汲郡。檄(xi習):古代用來征召、曉喻或聲討的文書。 3薄:迫,逼近。 4甲馬:用鎧甲裝備起來的戰馬。 5麾下:部下。 6往往:常常,不時。 7共(gong龔)城縣:即龔城縣,今河南輝縣。西山:太行山。 8部、曲:均為古時軍隊編制名稱。這里指部下。曹:輩。 9兩河:指河北、河東兩路。即今山西、河北兩省及山東省黃河以北部分地區。 10綿亙(gen艮):連綿不斷。并:并州,今山西太原市。紛:汾州,今山西汾陽縣。相:相州,今河南安陽市。懷:懷州,今河南沁陽縣。澤:澤州,今山西晉城縣。約束:領導,指揮。 11稟:承受。正(zheng爭)朔:本義為正月初一。正,一年的開始;朔,一月的開始。古代帝王易姓,有的要改變正朔(歷法),如夏、商、周三代正朔均不相同。這里指仍用宋年號,擁護宋朝。燕、代:周時國名。今河北北部和山西北部一帶地區。 12列戍相望:防御線上崗哨布置很密。戍,指兵。 13銀牌首領:身帶銀牌的頭目。金環女真:耳佩金環的頭目。都是金兵官階的標志。生口:被虜掠去的牲畜人口。14親兵:衛隊。 15賈(gu古)勇:鼓舞士氣。 16饋(kui愧):糧餉。 17《遺史》:宋趙甡之所著《中興遺史》的簡稱。河朔:河北。 18俾(bi比):使。
【今譯】 王彥攻取了衛州新鄉縣后,立即發布軍事文告,號召各州郡抗擊金兵。金人以為宋朝大軍到了,率幾萬軍隊抵王彥陣地,圍了一層又一層,箭矢雨點一般射來。王彥兵少,兵器鎧甲又不精良,倉促應戰,不得勝。王彥突圍而出,部隊潰敗。金人見王彥騎坐甲馬不一樣,又集精銳追擊。王彥和部下幾十人沖向敵人,敵人紛紛敗退。轉戰十幾里,箭也快完了,遇上天黑,才得脫險。
其它戰敗將領,又有不少人再渡黃河來歸。王彥收聚奔逃散兵,得七百人,保守共城縣西山。晚上睡覺的地方遷徒不定,經常擔心發生意外事變。他的部下說:“我們拋棄妻子兒女,抱著必死的決心跟從您,是為了什么呢?就是為您對國家的一片忠心和無限憂憤所感動,希望洗雪國家的恥辱啊!現在使您睡覺都不安穩,是反而懷疑我們嗎?我們如有二心,就不是人啊! ”于是,都在臉上刺上“赤心報國,誓殺金賊”八個大字,表示他們的忠誠。王彥更加感動奮勵,樹威立信,和士兵同甘共苦。不久,河北、河東兩路民眾紛紛響應,招集十九寨忠義民兵領袖如傅選、孟德、劉澤、焦文通等,有兵十多萬人。長達幾百里之內,鑼鼓之聲相聞,并州、汾州、相州、衛州、懷州、澤州之間,以大義相號召討代金兵的部隊,都接受王彥的統率。王彥遵用宋朝年號,威震河北、山西一帶。金兵很害怕他,崗哨林立,經常派出精銳部隊,騷擾王彥軍隊的糧食運輸線。王彥常常部署軍隊,嚴陣以待。且戰且走,大小經歷百數十次戰斗,殺死和俘虜金兵佩戴銀牌的頭目、金環的首領,以及奪還黃河以南被金兵虜去的人口、牲畜,不計其數。
王彥在西山招募兵員,既已集中,經常擔心糧食儲備跟不上。一天,組織全軍運粟,遇上奸細報告了金兵統帥。金兵乘西山空虛,急調大軍直逼王彥營寨,王彥率領衛隊憑高抵御。部隊稍有退卻,王彥大呼鼓舞士氣,兵士們奮力戰斗,用強弩飛石射擊投擲,金兵才漸漸退卻。金兵戰死的,都用馬馱著送回。自此以后,布置大包圍圈,想長久地圍困王彥。王彥部隊斷絕糧運十多天。王彥發書召集各寨忠義民兵,大批救兵到來,金兵才逃去。
《中興遺史》記載說:“金人當時一心想進攻中國,只因為王彥部隊在黃河北面,十分強盛,沒有機會向南進犯。一天,金帥召集大小頭領,令他們帶大軍再一次攻打王彥陣地。頭領跪下哭著說:‘王彥營寨象鐵石一般堅固,不易玫下呀。您一定要派遣我去的話,愿意死,不敢去。’金兵畏懼王彥,竟然到了這種地步。”
【總案】 本文述事簡潔。全文不到800字,對王彥的機智勇敢卻有較好的描述。如通過王彥突圍,“與麾下數十人”馳赴敵人的追兵,“所向披靡”,寫出其勇;由“常慮變生不測,夜則徙其寢所”描寫其智(機警)。最后借金兵酋領的口,表述金人畏王彥如虎,更從側面烘托出王彥的智勇雙全。
上一篇:葉適《煙霏樓記》原文|注釋|賞析|譯文
下一篇:王安石《王逢源墓志銘》原文|注釋|賞析|譯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