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別劉大甫》言情贈友詩歌
欲別悲歌雞又鳴,白頭無計與書生。
恩仇未盡心難死,獨向田橫島上行。
提到湯顯祖,人們會交口稱譽他的戲曲代表作“臨川四夢”,而很少論及他的詩文。其實,他的詩文和戲劇一樣,都忠實地實踐了自己的文學主張,都是為情而作,緣事而發,燃燒著感情的火焰,滲透著感人的力量。《送別劉大甫》 就是這樣一首詩。
這首詩創作年月不詳,大約是作者晚年棄官家居后而寫。此時,作者在政治上遭受了兩次大的打擊。他目睹了帝王的昏庸,官場的黑暗,風氣的敗壞。為國盡忠的宏愿已化為泡影,他的滿腹憂怨,一腔悲憤只能對友人傾訴。這首七言絕句寫在與友人劉大甫分別之際,表露了作者抑郁苦悶的心情以及潔身自好,不與統治階級同流合污的堅強性格。
前兩句點明餞別的時間和面對現實無可奈何的惆悵心情。第一句一個“別”字點明題旨,緊扣標題; 而一個“又”字,也用得精當準確,恰到好處。作者與劉大甫可謂知音相遇,情長話多。正當二人酬答吟誦的時候,不知不覺已快天亮,雄雞的又一次啼鳴,叫亮了東方天際,朋友就要出行,分手迫在眼前。朋友別離,歸期難定,該用什么話安慰對方,為之指出一條生存、奮斗的道路呢?此時,經歷了宦途波折,棄官歸隱的湯顯祖也無計可圖,難以奉告。他與好友也只能“楚囚相對,相向而泣”。
后兩句是經過痛苦的思索之后作出的理智選擇,表達了詩人壯志未酬誓不罷休,效仿田橫保持操守的堅強決心。作者在少年時就希望為國家作一番事業,而殘酷的現實把他推向痛苦的深淵,他想報答皇恩,實現夙愿,卻遭到一連串的打擊。即使這樣,他也不甘沉淪,壯志不移。在那政治腐化,宦官權貴互相勾結,爭權奪利的昏暗時代,他愿意像田橫那樣獨居一寓,出世隱居。田橫,本齊國貴族,秦末,從兄田儋起兵,重建齊國。楚漢戰爭中自立為王,不久為漢軍所破,投奔彭越。漢朝建立,率徒黨五百余人逃亡海島,因不愿稱臣于漢而自殺。詩人這里化用這一典故,表達自己寧愿保持氣節,不為權勢所屈服的意志。《明史》本傳中說他“意氣慷慨”,“蹭蹬窮老”,是頗能概括其性格特征的。
這首詩在藝術上感情真切而又含蓄蘊藉,寄托深遠,形象生動。作者善于選擇最有代表性的細節,表情達意。如用“雞又鳴”表示分手時間迫近; 用“白頭無計”形容自己晚年痛苦的境遇,確能做到狀難寫之情,含不盡之意。整首詩情調深沉凝重,頗有感人力量。所以沈際飛用“節義肝膽,筆有血腥”評價它,并非過譽。
上一篇:《送別》詩文原文與賞析
下一篇:《送客》詩文原文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