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融
一枝紅艷出墻頭,墻外行人正獨愁。
長得看來猶有恨,可堪逢處更難留!
林空色暝鶯先到,春淺香寒蝶未游。
更憶帝鄉(xiāng)千萬樹,澹煙籠日暗神州。
吳融中進士后在朝廷任職,前期曾一度受牽累罷官,流寓荊南;后來,唐昭宗被劫赴鳳翔,吳融扈從不及,客居閿鄉(xiāng)。這首詩或即寫于去官期間。
這不是詠物詩,而是托物寄興的抒情詩。它抒發(fā)了詩人在途中見到一枝杏花時產(chǎn)生的種種細微復(fù)雜又富有層次的思想感情,意境幽深,詩意含蓄,筆致委婉,是體現(xiàn)吳融詩歌風(fēng)格特色的代表作。
首句“一枝紅艷出墻頭”,突兀而起;次句“墻外行人正獨愁”,文勢一轉(zhuǎn),“正獨愁”有點出人意表。這兩句提挈全詩。杏花開在農(nóng)歷二月間,和柳色一樣,是早春時節(jié)最有特征性的景色。嚴(yán)冬過后,在戶外行走,忽然見到一家墻頭伸出一枝紅色嬌艷的杏花,應(yīng)該欣喜不已。然而,詩人看到那象征青春和生命的紅艷的杏花卻喚起了異樣的苦澀情味。這時他正碌碌風(fēng)塵地奔波于茫茫的旅途上,既憂國事,復(fù)嗟自身,因而對這報春使者杏花,反而產(chǎn)生了另一種感情。
頷聯(lián):“長得看來猶有恨,可堪逢處更難留?!痹娙讼矚g春天,當(dāng)然也愛杏花。他曾寫有兩首《杏花》詩,其中有句云: “愿作南華蝶,翩翩繞此條?!薄芭腔脖M日難成別,更待黃昏對酒樓。”可見他對杏花愛之切,對春天戀之深。但當(dāng)他經(jīng)歷了宦海浮沉,走過曲折的人生道路以后,卻感到,杏花雖美,敗落也快,即使長守著它觀賞,也是短短的幾天。花開固然可喜,敗落不免傷感,更何況在途中,要觀賞也無法久留,于是倍覺難堪了。
頸聯(lián)“林空色暝鶯先到,春淺香寒蝶未游”,說因為時節(jié)尚早——“春淺”,樹木還未長出繁茂的葉子來,林中顯得十分空疏,到傍晚樹上只有歸巢的黃鶯;杏花香傳來,還夾帶著陣陣寒意,喜歡在花叢中飛舞的蝴蝶更未見。此聯(lián)看似描寫早春景色,實則在突出杏花寂寞孤獨的處境中融入了詩人自己的身世之感。
尾聯(lián)從眼前的鮮花聯(lián)想到往年在長安看到的千萬樹杏花。詩人對長安的杏花表達了深切的懷念之情,那一片絢麗奪目的杏花,與陽光相輝映,籠罩了神州大地,對這景象怎能忘情?詩人被迫離開朝廷以后,一直在外飄零,但京都長安生活他卻無法忘懷。而這正是他愁思滿懷的原因。
全詩以杏花起興,借以抒發(fā)詩人的流離之苦與憂國之情,委婉動人。
這首詩的首句“一枝紅艷(一作杏)出墻頭”,吳融在另一首七律《杏花》中改作“最含情處出墻頭”。后代詩人襲用、化用此句的較多,北宋宋祁《玉樓春》有“綠楊煙里曉寒輕,紅杏枝頭春意鬧”句,葉紹翁《游園不值》有“春色滿園關(guān)不住,一枝紅杏出墻來”句,南宋陸游《馬上作》有“楊柳不遮春色斷,一枝紅杏出墻來”句,可見其影響之深,流傳之久。
上一篇:《送魏萬之京·李頎》原文與賞析
下一篇:《途經(jīng)秦始皇墓·許渾》原文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