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遷鶯》言情贈友詩歌
別內
東樓歡宴,記遺簪綺席①,題詩紈扇②。月枕雙欹③,云窗同夢,相伴小花深院。舊歡頓成陳跡,翻作一番新怨。素秋晚,聽 《陽關三疊》 ④,一尊相餞。留戀。情繾綣⑤。紅淚⑥洗妝,雨濕梨花面。雁底關河,馬頭星月,西去一程程遠。但愿此心如舊,天也不違人愿。再相見,把生涯分付,藥爐經卷⑦。
元人劉祁的 《歸潛志》 曾云: “王正之,少工詞賦有聲。晚年娶一側室,留別一樂章 《喜遷鶯》 ,至今人傳之。”劉祁由金入元,其 《歸潛志》記金事信實,因此言此詞是王特起在離筵上贈內之作,當為可信。
大凡寫男女相愛,如直接抒寫心愿,山盟海誓,常常古今雷同,甚至會索然無味。如寓情于景,托物寄情,采用多種委婉而含蓄的表現方式,則往往能啟人心扉,發人聯想。讀者在掩卷后仍會感到余音猶在,回味無窮。此詞敘夫婦相離,卻從過去歡情寫起。宴席上題詩于團扇,固屬文人雅事; 女郎席上遺簪,其狂歡可想而知,宴后卿卿我我,深院同居,他人難以知曉,而明月清暉卻透過窗欞,照見情侶同枕共夢,旖旎溫馨。古人以良辰、美景、賞心、樂事為四美,作者寫過去四美齊全,其歡樂自非筆墨所能形容。下面寫舉尊餞別,氣氛頓時由歡愉跌入悲涼。多情自古傷別離,何況是秋天的夜晚,這凄清的景色,使離情之苦更甚于常時。接著作者又層層加碼,寫聽唱 《陽關》曲。離筵上耳聞此曲,本已極可悲,更何況 “尊前誰為唱 《陽關》 ”,演唱者是自己的妻子,離恨天涯者正是作者自己。此時此刻,能不肝腸寸斷?作者把自己對妻子真摯而深沉的愛,滲透到景物描繪和人物活動之中,人們通過他所描繪的種種悲歡場面,似乎看到他那顆跳動的誠摯的熱烈的心。
詞學批評家劉體仁云: “中調、長調轉換處,不欲全脫,不欲明粘。”( 《七頌堂詞繹》)此詞過拍“留戀。情繾綣”承前而來,總括所敘過去情事,又開導下文,展望今后生涯。似承而又轉,曲意不斷,恰到轉換好處。下面寫過去,魏文帝的寵妾薛靈蕓離家就道時,所流的紅淚如血,人們很受感動;而今自己面對愛妾淚流滿面,豈能遽然相離?此次西去,漸行漸遠,將只見關河寥闊,不見小花深院; 只見馬頭星月,不見愛妾明眸相對; 只聞雁鳴長空,不聞急管繁弦。作者將客情的冷落,離情的綿邈,完全凝聚在一幅幅畫面中,千回百轉,凄惻動人。然而為宦必須聽受差遣,否則家小何以為生?眼前的離別是為了今后能更好團聚,因此不得不啟程。最后進行勸勉,愿夫婦之情天長地久,天也能如人心愿。到得告老還家時,再相親相伴,擺脫名利相爭,官場傾軋,能有個幸福清靜的晚年。夫妻至老始能團聚,這是個悲劇,但在作者當年,最大的愿望僅能如此。
寫男歡女愛,各個歷史時期的作品何止千萬,此作論形象并不偉大,論思想境界也并不特別高,但近千年來卻得以流傳,其成功的秘密即在于作者能敞開心幕,大膽地、真摯地言所欲言。不矯飾,不做作,詞句簡直像是從肺腑中流出。情侶永遠忠實于愛情的心聲,不僅回蕩于情人的耳畔,也會使后來的讀者回腸蕩氣,一唱三嘆! 此作的成功,也得力于作者善于寫景抒情,大致有如下幾種: 一是情事,如遺簪筵席、題詩紈扇、一尊相餞等。二是情態,如月枕雙欹、云窗同夢、紅淚洗妝等。三是情景,有目前所見之實景,如小花深院、素秋晚; 有想象的別后的虛景,如雁底關河、馬頭星月等等。這些情景不是簡單的相互排列,而是互相穿插,前后照應,虛實相間,相互為用,有深淺、有層次地展現作者的內心世界。作者還善于運用對比的手法,用過去的歡樂,對比今日的悲哀; 用想象中的晚年相聚,對比今后的別離。甚至月光也不同,歡快時月光是美景,照見情人共枕相依; 離別時照見行人遠行,關河凄清。這種對比手法,使形象更加鮮明,收到很好的藝術效果。
注釋
①綺 (qi起) 席: 盛美之筵席。②紈 (wan 丸) 扇: 用細絹制成的扇子 。江淹 《班婕妤詠扇》詩: “紈扇如團月,出自機中素。” ③欹 (qi 妻) : 斜側。④《陽關三疊》: 又名 《陽關曲》。琴曲。各派琴譜均以唐王維 《送元二使安西》 詩為 主要歌詞,并引申詩意,增添詞句,抒寫離情別緒。因全曲分三段,原詩反復三次,故稱“三疊” 。⑤繾綣 (qian 遣quan犬) : 情意深厚。難舍難分。白居易 《寄元九》詩: “豈是貪衣食,感君心繾綣。” ⑥紅淚: 婦女的眼淚或血淚之泛稱。據王嘉 《拾遺記》所記,魏文帝的美人薛靈蕓別父母就路之時,以玉唾壺承淚,及至京師,壺中淚凝如血。⑦藥爐經卷: 煎藥爐和誦佛經。古人年老多病,常以此二物相伴
上一篇:《雙燕離》詩文原文與賞析
下一篇:《寄剩禪師》詩文原文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