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士禎《杜工部祠五首(選二首)》原文與賞析
王士禎
浩劫遺祠在,依然白帝城。
岸連巫峽影,門對蜀江聲。
太息隆中業,平生庾信情。
艱難詩萬首,夔府至今名。
欲去頻回首,停舟滟澦堆。
東村渺云水,西閣莽蒿萊。
感事悲諸將,懷人賦八哀。
昆明遺碣在,落葉滿窗臺。
王士禎在清康熙十一年 (1672) 奉命主持四川鄉試之后,歸途經過夔州 (今四川奉節),舍舟登岸,瞻仰古跡,寫了《杜工部祠五首》。這里選錄了其中兩首。杜工部,就是唐代偉大詩人杜甫。因為他在劍南節度使嚴武幕中任參謀時,嚴武曾保薦他為檢校工部員外郎,所以也稱杜工部。杜工部祠在夔州府治以東10里。
詩的前一首說,屢經天災人禍,戰火兵燹,杜工部祠雖然殘破荒涼,卻還存在; 白帝城由于常修葺,故爾依舊完好。“岸連巫峽影,門對蜀江聲”,形容杜工部祠居山臨水,地勢險要。后四句是稱道杜甫的事跡。杜甫對諸葛亮是敬仰備至的。在成都時寫過“三顧頻煩天下計,兩朝開濟老臣心”; 在夔州時寫過“三分割據紆籌策,萬古云霄一羽毛”。王士禎秉承了這些飽含贊美之情的論斷,指出諸葛亮雖為實踐隆中對的決策而一生辛勞,但最后“遺恨失吞吳”,使得杜甫深感惋惜而為之慨嘆。杜甫對庾信也是極其同情的。在成都時寫過“庾信文章老更成,凌云健筆意縱橫”; 在夔州時寫過“庾信平生最蕭瑟,暮年詩賦動江關”。王士禎筆下一個“情”字,不僅表述了杜甫對庾信的態度,而且表明了自己的看法。詩的尾聯說,杜甫一生窮苦潦倒,但從不放棄詩歌創作,流傳至今的詩篇就達一干四百余首。在夔州所寫的許多名篇,使得夔州也因此而聞名于世。
詩的后一首先是說自己將要離去了,但是戀戀不舍,頻頻回首,在滟澦堆旁湍急江流中的船只也只好停泊等候。繼而說到在夔州所見到的景物——杜甫居住過的東村,本在瀼東溪旁,所以只見溪流滾滾; 西閣早已荒廢不可辨識,唯有榛莽叢生了。詩的后四句是列舉杜甫在夔州的重要詩篇。“感事悲諸將”,指的是譏諷時政的《諸將五首》。“懷人賦八哀”,指的是嘆舊懷賢的 《八哀詩》。“昆明遺碣在”,出自 《秋興八首》的“昆明池水漢時功,武帝旌旗在眼中”。據史書記載,漢武帝元狩三年 (前120) 修昆明池,訓練水軍,樓船高十余丈,旌旗招展,頗為壯觀。唐玄宗亦曾在昆明池演習水戰,故爾杜甫說“在眼中”,有以漢武帝喻指玄宗之意。“遺碣”是指杜詩而言,暗示昆明習戰故事可因而傳之不朽。“落葉滿窗臺”,是《登高》中“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引起的聯想,既描繪眼前景色,也抒發懷古幽情,表達出對時光流逝,人事已非的慨嘆。
王士禎是清朝前期的重要詩人,他的“神韻說”影響清代詩壇將近百年之久。《杜工部祠五首》并不直接地、顯露地抒發感情,景物描寫也沒有色彩濃重的字眼,其秀潤清淡的風格,清俊含蓄的語言,可以說是表現了神韻說的特色。
上一篇:譚嗣同《晨登衡岳祝融峰(二首)》原文與賞析
下一篇:張繼《楓橋夜泊》原文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