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調]·折桂令》言情贈友詩歌
贈胡存善①
問蛤蜊風致何如②? 秀出乾坤,功在詩書。云葉輕盈,靈華纖膩,人物清癯。采燕趙天然麗語③,拾姚盧肘后明珠④,絕妙功夫。家住西湖,名播東都⑤。
這是一首贈友曲。胡存善以善唱詞曲及散曲創作而聞名遐邇,所以此曲一開頭就先對散曲作了一個極高評價: “問蛤蜊風致何如? 秀出乾坤,功在詩書。” 當時的上流社會和正統文人是瞧不起戲曲創作的,以致從事這一創作的文人把自己的愛好比喻為別具風味的蛤蜊。而王舉之卻在這里自豪地宣告: 散曲乃一枝獨秀,映照乾坤,其功德與正統的詩書長存同在。這種宣告在當時是十分大膽而有遠見的,到了今天,散曲果然如其所預言,在文學史上獲得了與詩文同等的地位。起頭一個反問句,一個連壁對,出語響亮,氣派不凡,借高度評價散曲,抬高胡存善的品格地位。接下來三句鼎足對,筆鋒輕輕挑開,先描繪其儀表:“云葉輕盈,靈華纖膩,人物清癯。”胡存善長得清瘦精神,作者就風趣地夸他如葉般輕盈,如花般纖秀,筆致清麗活潑,正是散曲本色。“采燕趙天然麗語,拾姚盧肘后明珠,絕妙功夫。”此三句正式贊賞胡存善的散曲創作,指出他善于吸收各家所長,能夠繼軌前輩散曲作家,獲得高度成就。最后兩句: “家住西湖,名播東都。”再用一個工整的連璧對,以胡存善的名傳都城作結,簡捷有力。
此曲表面上通篇都在頌美胡存善,并未涉及友情。但實際上由于王舉之本身也是散曲愛好者和作家,因此在贊賞胡存善的“蛤蜊風致”的同時,也就突出強調了他們的友誼基礎。志同道合本來就屬于最高層次的一種友誼,而逆水行舟、不隨俗好的志同道合就更為難能可貴。曲中處處含蘊著這種深厚的情誼,這也正是此曲的感人之處。
注釋
①胡存善: 《錄鬼簿》: “胡正臣”條云,正臣杭州人,善唱詞曲,其子存善能繼其志。從王舉之此曲看, 胡存善還擅長散曲創作。 ②蛤蜊風致: 指元曲。 ③燕趙天然麗語: 燕趙乃春秋時國名,即今河南、河北、山西等地。元代前期的重要戲曲家關漢卿、王實甫、鄭光祖、白樸等都是這一帶人,天然麗語指他們的戲曲創作。④姚盧: 指姚燧和盧摯,也是元時重要散曲作家。⑤東都: 此處指汴京。
上一篇:《[南呂]金字經》詩文原文與賞析
下一篇:《[雙調]·殿前歡》詩文原文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