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激·風流子》原文賞析
書劍憶游梁。當時事,底處不堪傷。念蘭楫嫩漪,向吳南浦;杏花微雨,窺宋東墻。鳳城外,燕隨青步障,絲惹紫游韁。曲水古今,禁煙前后;暮云樓閣,春草池塘。回首斷人腸。年芳但如霧,鏡發已成霜。獨有蟻尊陶寫,蝶夢悠揚。聽出塞琵琶,風沙淅瀝;寄書鴻雁,煙月微茫。不似海門潮信,能到潯陽。
這是作者使金被留,回憶宋都汴梁(今河南開封),抒發思念故國之愁腸的一篇作品。首句“書劍憶游梁”,明確揭示了全詞主旨。書劍壯游,是古代學子早年求仕的必經階段。這里是回憶自己年輕時懷抱利器,攻書學劍,來到都城,準備干一番事業。“當時事”以下,皆為回憶“游梁”經歷,描述至今仍歷歷如在目前的汴京風光。“底處”,何處。全句意謂回憶汴梁往事,無一不堪哀傷,強調這回憶令人十分痛苦。“蘭楫嫩漪,向吳南浦”,形象表述自己人生最初之旅。作者家居建州(福建建甌),北上游梁,必經吳地。“蘭楫”,指蘭舟,取其芬芳之意。“漪”,本無老、嫩之分,此“嫩漪” 指自己適逢春天船經吳江,春波新嫩,漣漪微淺,只在水面泛出淡淡皺紋。這是詞人“煉字”的功夫。“南浦”,泛指送別的河岸。這兩句寫游梁途中情景。“杏花微雨,窺宋東墻”,寫詞人已經到達汴京,在杏花微雨的新春天氣的艷游生活。典出宋玉《登徒子好色賦》:宋玉東家有一絕色美女,“嫣然一笑,惑陽城,迷下蔡”。此女登墻窺宋三年。“杏花微雨”是一種十分優雅、恬靜和迷離誘人的自然景象,與“蘭楫嫩漪”一樣,都是用美好的景致來表示當時的美好時光和美好心境,以抒發思念故國京都的深情。“鳳城外”三句,寫詞人賞心悅目的春游。“步障”,古代貴顯者出行,所設屏蔽風塵的行幕。“紫游韁”,指騎馬到郊外踏青。這兩句,回顧自己當年在汴京出游的浪漫生活。“燕隨”、“絲惹”,強調當時的春風得意和天昌人和,場面生動,畫面活潑。飛燕掠空逐簾幕飛舞,柳絲拂面掃馬韁飄垂,春風和煦,陽光融融,豈不是最令人憶念的場面!“曲水古今”以下四句,概言汴都的“水”、“煙”、“云”、“草”、“樓閣”、“池塘”,沒有一樣不令人懷念,沒有一處不教人神往!這一組對句,寫得十分精工自然。其中景物,畫面既幽雅,情韻復婉曲,意境尤深邈。既有凄迷朦朧的“暮云樓閣”,又有清新明湛的“春草池塘”;既能勾起讀者對“禁煙前后”汴梁風俗人情的聯想,又能通過“曲水古今”讓人們對汴梁歷史作一縱深回顧。音調華美,節奏鏗鏘,神韻溢出字面之外。前面雖云“底事不堪傷”,而回憶的又全是“良辰美景”和“賞心樂事”,此乃“以樂景寫哀”(王夫之語)的手筆。
換頭緊承上片對“良辰美景”的回憶,用“回首斷人腸”作一收束,并啟下文。“年芳”,即青春年華。此兩句說,青春年少時在汴京的經歷盡管尚可回憶,但恍如霧中景象。如今自己年歲老大,鬢發成霜,想復見昔日故國繁華,不可再得。行文中隱含李商隱“此情可待成追憶,只是當時已惘然”(《錦瑟》)的悲慨。詞人感嘆,只有借酒澆愁,宣泄郁悶,又說自己一生恰如莊周所云,不過做了一場“蝴蝶夢”,雖然活著,不知自己究竟還是不是自己了。《莊子》:莊周夢見自己變成蝴蝶,活生生一只蝴蝶,夢醒后,發現自己還是莊周,不知是自己做夢變成了蝴蝶呢?還是蝴蝶變成了莊周?詞人用此故實在于說明,自己身為宋人,而成了金朝的官員,感嘆身不由己,浮生如夢。“聽出塞琵琶”以下四句,是個扇面對(即隔句對),前兩句用昭君出塞典實,哀嘆自己使金被留,象王昭君當年遠嫁匈奴一樣,永無返故國、故鄉之日;后二句用漢代蘇武出使匈奴被扣押,一滯十九年,后來漢使謊稱蘇武憑鴻雁傳書給漢室,戳穿了匈奴單于關于蘇武已死的詐言,才得以持節歸國的故事,一方面表白自己與蘇武一樣,身在金營心存宋室,一方面用“煙月微茫”說明自己命運又異于蘇武,回歸宋室的希望渺茫。最后,再承不得回歸這層意思申說,用“不似海門潮信,能到潯陽”進行強調。由海入陸的口岸,狹窄如門,故稱“海門”。唐劉長卿《江州留別薛六柳八二員外》:“離心與潮信,每日到潯陽。”劉詩借海潮每日定時漲落的自然現象,寫自己對朋友的懷念之情,就象守信用的潮水一樣,每天都到身處潯陽的兩位朋友身邊。吳激借用這個典故,進一步抒發自己懷念鄉國的離憂。用否定之筆表示肯定之意,個中自有詞人深沉慘烈的難言隱痛。
通篇觀之,此詞與南朝庾信寫留滯北方而思念鄉關的《哀江南賦》及其它一些作品同一機杼。不過庾信是長篇鋪寫自己的哀思和懷念,詞人是通過篇幅有限的詞,簡煉地將抽象哀思形象化罷了。全詞構思精湛,布局謹嚴,語言秀美,音韻瀏亮;寫回憶則景物如在目前,用典故則傾盡自己衷腸;華而不浮,哀而不傷,清新典雅,允推詞中上品。
上一篇:《今釋澹歸·風流子》原文賞析
下一篇:《陳澧·高陽臺》原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