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希濟·臨江仙》花間詞原文|鑒賞|賞析|注釋|評點
其一
峭碧參差十二峰①,冷煙寒樹重重。瑤姬宮殿是仙蹤②。金爐珠帳③,香靄晝偏濃④。一自楚王驚夢斷,人間無路相逢。至今云雨帶愁容。月斜江上,征棹動晨鐘⑤。
【注釋】
①峭碧:山勢陡峭而呈現青黑色。參差:高低不平。②瑤姬:美女,這里指巫山女神。③金爐珠帳:仙家的陳設,金制香爐,珠編帷帳。④香靄:香煙。靄,本指云氣,此指煙。⑤征棹:客船,以棹代船,指遠行之船。
【評點】
這首詞詠巫山女神,憑吊古跡。
上片寫神女廟,先以巫山景象渲染背景,再具體描寫神女廟,寫出了神女居處的幽靜,透出了濃濃的仙氣。
下片詠楚懷王夢神女之事,而用筆悠遠。在慨嘆神女難逢之中,以云雨帶愁抒情,以江上斜月、征棹、晨鐘作烘托,使實處皆化空靈。全詞流露出憑吊的凄涼之意,也表現了作者對美好愛情生活破滅后的無限惋惜之情。
末二句將感慨打住,以景作結,韻味無窮。正如李冰若在《栩莊漫記》中所指出的:“全詞詠巫山女事,妙在結二句,使實處俱化空靈矣。”
其二
謝家仙觀寄云岑①,崖蘿拂地成陰②。洞房不閉白云深③。當時丹灶④,一粒化黃金。石壁霞衣猶半掛⑤,松風長似鳴琴。時聞唳鶴起前林⑥。十洲高會⑦,何處許相尋?
【注釋】
①謝家:謝真人。據說謝女得道于謝女峽,一名謝女澳,在廣東省香山縣境海域中。仙觀:仙人所在的祠宇。云岑:云巔。岑,小而高的山嶺。②崖蘿:指崖上所生之藤蘿。③洞房:仙家以洞為居地。④丹灶:指煉仙丹的爐炷。⑤ “石壁”句:石壁斑駁陸離,如仙女之霞衣掛于山側。⑥唳:鶴鳴。⑦十洲高會:指仙人在十洲會聚。《十洲記》:“漢武帝聞西王母說巨海之中有祖洲、瀛洲、玄洲、炎洲、長洲、元洲、流洲、生洲、鳳麟洲、聚窟洲。此十洲乃人跡稀絕處。”后人以十洲為仙人所居之處。
【評點】
這首詞是作者借游賞古跡,詠寫謝真人事,在纖綿溫麗之中,稍帶些失意、惆悵之情。
上片寫洞房、仙觀,而以云岑、崖蘿、白云作襯,寫出了幽寂、縹緲的仙家境界。
下片以眼前見聞想象開去,仙氣十足,正如李冰若所評價的:“詞作道家語而妙在‘石壁霞衣猶半掛,松風長似鳴琴’,用一‘猶’字、一‘似’字,便覺虛無縹緲,不落板滯矣”。末二句以問作結,含無限恨情。
其三
渭闕宮城秦樹凋①,玉樹獨上無聊②。含情不語自吹簫。調清和恨③,天路逐風飄④。何事乘龍人忽降?似知深意相招⑤。三清攜手路非遙⑥。世間屏障,彩筆畫嬌嬈。
【注釋】
①渭闕宮城:秦的宮城在咸陽,咸陽在渭水、涇水的交匯處,故云。②無聊:即無憀。③調清和恨:曲調凄清,含著怨意。和,含著。④“天路”句:隨風飄天際。指簫聲繚繞云天。⑤“何事”二句:因何事而乘龍以降,懷著深情相約而去。⑥三清:指道家所謂的玉清、上清、太清,乃仙家之境。
【評點】
這首詞詠蕭史和弄玉的愛情故事。
據《列仙傳》載,周宣王的史官蕭史,善吹簫作鳳鳴,秦穆公以女弄玉嫁給他。他每天教弄玉吹簫,數年之后,弄玉吹簫亦似鳳鳴。后弄玉乘鳳,蕭史乘龍,俱飛升成仙。
上片單起,寫弄玉,“含情”之句,清音有余,句句皆有情。下片雙承,合寫弄玉、蕭史,筆意灑脫。
全詞既有人間纏綿之情,又有仙家飄逸之態,仙氣人情,水乳交融,韻味深長。
其四
江繞黃陵春廟閑①,嬌鶯獨語關關②。滿庭重疊綠苔斑。陰云無事,四散自歸山。蕭鼓聲稀香燼冷,月娥斂盡彎環③。風流皆道勝人間。須知狂客,拼死為紅顏。
【注釋】
①黃陵春廟:黃陵廟,在湘水之旁,為湘妃而立的廟宇。②關關:鶯啼聲,象聲詞。③月娥:指月亮,以月擬人,故稱月娥。彎環:月彎如環。
【評點】
這是作者旅游黃陵廟時而詠湘妃的一首詞。
上片寫黃陵廟的環境。有江、山、綠苔、陰云、嬌鶯獨語,形成有動有靜、有聲有色、十分幽靜的境界。自然景色的描寫,滿庭綠苔,嬌鶯獨語,陰云無事,漂浮繞山,緊扣一個“閑”字,境界確是 “悠閑清靜”。
下片詠嘆湘妃事。但用的是曲筆暗寫。寫湘妃已去,簫鼓聲稀,香燼冷,月娥斂,廟宇是那樣的冷落,空留月娥照江天。“風流”一句,贊湘妃為舜帝而死的忠貞不渝之情。末二句筆鋒一轉,以屈原故實寫男子也深情,將詞意拓展,把人們引入執著愛情的境界之中。借屈原美人香草之意,表現了人們必須或應該要忠貞于愛情的思想。李冰若在《栩莊漫記》中評點道:“‘須知客狂,拼死為紅顏’,可謂說得出,妙在語拙而情深”。
其五
素洛春光瀲滟平①,千重媚臉初生②。凌波羅襪勢輕輕。煙籠日照,珠翠半分明。風引寶衣疑欲舞,鸞回鳳翥堪驚③。也知心許恐無成④。陳王辭賦⑤,千載有聲名。
【注釋】
①“素洛”句:春光籠罩著明凈清澈的洛水,水波輕輕蕩漾。素,素凈,形容水清澈。洛,水名,今河南洛河。瀲滟,水波蕩漾的樣子。②千重媚臉:形容洛神千嬌百媚的美麗面容。③鸞回鳳翥:鸞鳥回旋,鳳凰飛翔。翥,向上飛。寫洛神的姿態。④心許:心想,心愿。許,期望。恐無成:恐怕不能成功,指追慕洛神之事。⑤陳王:指陳思王,即曹植。辭賦:指《洛神賦》。
【評點】
這首詞專門詠洛神。
陳思王曹植入封地途中經過洛水,有感而作《洛神賦》,寫他遇洛神而生傾慕之心,但苦于人神隔阻,不能親近,徒生惆悵怨恨。
上片寫洛神的嬌媚之姿,輕盈之態。景美人美,其神態令人傾慕,為下面描寫張本。
下片寫洛神與曹植的戀情。寫洛神飄飄欲舞的神態,啟下極其自然地透出了傾慕之心。“也知”句又把曹植追慕不成的惆悵心理寫了出來。最后點出曹植的《洛神賦》。全篇描寫生動,感情強烈。湯顯祖評價說:“洛神寫照,止在阿堵中,驚鴻游龍數語,已為描盡”。(湯顯祖評本《花間集》)
其六
柳帶搖風漢水濱,平蕪兩岸爭勻。鴛鴦對浴浪痕新。弄珠游女①,微笑自含春。輕步暗移蟬鬢動,羅裙風惹輕塵②。水晶宮殿豈無因。空勞纖手③,解佩贈情人。
【注釋】
①弄珠游女:指佩珠的女子。《韓詩外傳》:“鄭交甫南適楚,遵彼漢皋臺下,遇二女,佩兩珠。交甫目而挑之,二女解佩贈之。”②“羅裙”句:羅裙飄動,扇起了細塵。③空勞纖手:徒勞纖柔之手。因人與神道不可通,故曰空勞。
【評點】
這首詞詠漢皋神女,妙在人神無隔,情致婉奕,清新流暢。雖對游女輕盈多情的形象著墨不多,但刻畫得神采飛動,風流感人。末三句,寫神人難通,解佩徒勞。“豈無因”三個字,含有不盡的怨情。
其七
洞庭波浪飐晴天①,君山一點凝煙②。此中真境屬神仙。玉樓珠殿,相映月輪邊③。萬里平湖秋色冷,星晨垂影參然④。橘林霜重更紅鮮。羅浮山下⑤,有路暗相連。
【注釋】
①洞庭:湖名。在今湖南北部,湘、資、沅、澧四水匯集于此。飐:風吹物。②君山:一名洞庭山,為湖中諸山之最著名者。晉張華《博物志》卷六:“洞庭山,帝之二女居之,曰湘夫人。”《荊州圖經》:“湘君所游,故曰君山。”一點凝煙:形容遠眺所見之君山有如被煙霧所掩,只露出微微幾點。③“此中”三句:傳說洞庭山下有金堂數百間,帝舜二妃居之,金石絲竹之聲,響徹于山頂,傳稱為“瀟湘洞庭之樂”。又山有靈洞,洞中丹樓瓊宇,宮觀異常,花芳柳暗,異香芳馥,眾女霓裳冰顏,艷質與世人殊別。④參然:星光閃爍,時隱時現的樣子。參,參差。⑤羅浮山:在今廣東東山北岸。《龍城錄》:“隋趙師雄遷羅浮,一日,天寒日暮,憩于松林間酒肆旁舍,見一女人,淡妝素服。師雄與語,芳香襲人。因與扣酒家門飲,少頃有一綠衣童來,笑歌戲舞,師雄醉寢。久之,東方已白。起視,乃在大海花樹下。月落參橫,惆悵而已。”
【評點】
這首詩詠神仙所居的君山與羅浮山,極力鋪張萬里平湖的秋夜景色,展示神仙真境與神靈的縹緲存在,詞境闊達,情韻悠長。
開始即寫湖的全貌,極言其遼闊無邊。接下來寫洞庭湖的夜景,極寫樓宇的高大華美。作者展開豐富的想象力,從君山上的湘妃祠聯想到仙境的玉樓珠殿。
下片起寫洞庭湖的夜晚,水波不興,平如銀鏡,深秋清冷,星辰錯落地映在湖面上。
全詞虛實相間,情景交融,聯想豐富,從各個不同角度將洞庭湖的神韻展現得淋漓盡致。語言清麗,情意深厚,值得一讀。
《牛希濟·臨江仙》花間集鑒賞大全
上一篇:《孫光憲·風流子》花間詞原文|鑒賞|賞析|注釋|評點
下一篇:《鹿虔扆·臨江仙》花間詞原文|鑒賞|賞析|注釋|評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