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朓《晚登三山還望京邑》魏晉南北朝山水詩鑒賞
謝朓
灞涘望長安,河陽視京縣。
白日麗飛甍,參差皆可見。
余霞散成綺,澄江靜如練。
喧鳥覆春洲,雜英滿芳甸。
去矣方滯淫,懷哉罷歡宴。
佳期悵何許,淚下如流霰。
有情知望鄉(xiāng),誰能鬒不變!
這首詩寫于齊明帝建武二年(495)暮春。建武元年,謝朓在京城擔(dān)任中書要職,這一年十月,明帝廢海陵王自立; 次年,將謝朓出為宣城(今屬安徽)太守。三山,在南齊都城建康(今江蘇南京)西南長江南岸,上有三峰,南北相接,是建康到宣城的必經(jīng)之地。一個傍晚,詩人登上三山,回頭遠(yuǎn)眺京城,感懷而作此詩。詩題“還望京邑”四字,揭示了詩人正離去但尚未遠(yuǎn)去,不能不去,又不忍離去的復(fù)雜矛盾心情。
謝朓詩善發(fā)端。首二句“灞涘望長安,河陽視京縣”,以偶句起,屬對工整而又含義深遠(yuǎn)。上句用王粲《七哀詩》“南登灞陵岸,回首望長安”典。灞陵是漢文帝陵,長安是西漢都城。漢末初平三年(192),董卓部將攻入長安,王粲被迫前往荊州避亂,途經(jīng)灞陵,回首長安,心情沉重。齊明帝即位前后,三次殺害高帝、武帝子孫,很賞識謝朓的隨郡王蕭子隆也慘遭毒手,竟陵王蕭子良則憂死。因此,謝朓登三山回望京邑,不能不感慨萬千,想起王粲避亂的詩句也是自然的事。下句用潘岳《河陽縣作》“引領(lǐng)望京室,南路在伐柯”詩意。長安,京縣(西晉首都洛陽)隱指建康,用典確切自然,耐人尋味。
“白日麗飛甍” 以下六句寫景。詩人的筆下,是水流天際的長江及暮春江南都會的巨幅畫卷。放眼望去,京城屋宇接堞,沐浴在夕陽的余暉之中; 仰視天空,余霞似錦; 俯視江流,澄靜如練。你聽,成群成群的鳥兒在歌唱; 你看,各種各樣的鮮花開滿了郊野。從中,我們不僅欣賞了明麗的風(fēng)光,似乎還感受到春天清新的活力。詩人把江南都會的山水景物寫得出神入化,和他精于遣詞造句是分不開的?!鞍兹整愶w甍”,“飛甍(méng盟)”,飛聳的屋檐; “麗”,兼有附麗和明麗兩義。著一“麗”字,使夕陽余暉中的飛檐翹角光麗流動,其高舉欲飛的神態(tài)宛然就在讀者眼前?!坝嘞肌眱删?,詩人巧妙地將“余霞”和“綺”,“澄江”和“練”聯(lián)系在一起。霞,本是靜物,驀然用一“散”字,卻變幻出滿天云錦,滿天綺羅,真可謂巧奪天工; 江,本是動景,因其澄,又因其闊,更因是詩人遠(yuǎn)眺所見,反覺其靜,看去象是一幅又長又柔軟的白綢。“喧鳥”兩句,“喧”,有喧嘩、喧鬧、叫鬧的意思;“喧鳥”下著一“覆”字,群鳥吱吱喳喳,鋪天蓋地,好不熱鬧。“雜”,有各色各樣,交雜在一起之義,“雜英”下著一“滿”字,寫出暮春郊野花開之多、之旺、之盛。這些字都下得準(zhǔn)確,淋漓盡致地表現(xiàn)出江南暮春的生機(jī)和活力,生動傳神。
在詩歌創(chuàng)作中,情景交融是一種寫法,用樂景寫哀情、或用哀景寫樂情又是一種寫法; 有時,后一種寫法更能加倍地寫出詩人或詩中人物的哀樂。此詩則以樂景寫哀情。詩人竭力描繪京城京郊迷人的山水景物,而“去矣方滯淫”,筆鋒一轉(zhuǎn),寫其離京的哀情。正因為京邑的風(fēng)物如此令人迷戀,所以一想到即將遠(yuǎn)去,還鄉(xiāng)無期,不覺惆悵萬分,淚下如雪珠; 心懷望鄉(xiāng)之情,兩鬢黑發(fā)仿佛一下就會變白似的。
此詩寫景清麗傳神,“余霞”一聯(lián)更是歷代傳誦的名句。李白《金陵城西樓月下吟》云: “月下沉吟久不歸,古來相接眼中稀; 解道‘澄江靜如練’,令人長憶謝玄暉(謝朓字)?!彼€將此聯(lián)的詩意采入《江上贈竇長史》等詩。其實,稱賞“余霞”一聯(lián)的不知有多少文人墨客!直到清王士禎還說: “余霞散綺澄江練,滿眼青山小謝詩” (《江上看晚霞》)。今天我們讀它,不仍然有種“千古如新”的感受嗎?
上一篇:孟浩然《晚泊潯陽望廬山》唐山水詩|原文|鑒賞|翻譯
下一篇:李白《望天門山》唐山水詩|原文|鑒賞|翻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