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調·平湖樂]堯廟秋社(王惲)》原文|翻譯|賞析|釋義
社壇煙淡散林鴉,把酒觀多稼。霹靂弦聲斗高下,笑喧嘩。壤歌亭外山如畫。朝來致有,西山爽氣,不羨日夕佳。
元王惲《秋澗先生大全集》、《秋澗樂府》收錄。這首散曲亦為作者任平陽總管時所作。主要寫秋社日祭神盛況和觀感。堯廟,是古代人為紀念堯而立的廟院,位于平陽城南十里處。堯即三皇堯、舜、禹中的堯帝。秋社是古代祭祀土神,慶豐收的節日,時間在立秋后的第五個戊日。傳說堯帝為政賢明,功德無量,而平陽又是堯都。平陽人自然會把慶豐收、祭土神與祭堯廟連在一起。開頭兩句寫祭日的莊嚴祥和,抓住祭祀活動寫香火輕煙。此時夜幕將臨,群鴉散盡,社壇上香煙縷縷,莊嚴肅穆,同時,詩人滿懷喜悅,看著豐收的五谷,把酒暢飲。兩句一莊一諧,為全曲奠定了基調。以下三句寫祭祀后的歡樂景象。“霹靂弦聲斗高下”特寫祭祀后舉行的射箭比賽。弦聲震耳欲聾,如同霹靂,緊張中見熱烈,而“笑喧嘩”是渲染了歡樂氣氛。“壤歌亭外山如畫”則將空間推向遠景,寫遠山如畫,為祭祀慶豐場面增添了壯麗的背景。壤歌亭位于平陽城北,相傳唐堯時有老人擊壤而歌,曰:“吾日出而作,日入而息。鑿井而飲,耕田而食”,后人因此建擊壤亭以志紀念。這里壤歌亭只是指示位置,別無他意。最后三句直寫詩人主體感受。“朝來致有,西山爽氣”兩句出自《世說新語·簡傲》。書中人物王子猷為人傲慢。曾作桓沖參軍。桓沖因其久不做事,勸他幫助料理事情。王子猷不以為然,回答說:“西山朝來,致有爽氣”,以示矜持傲岸。作者在這里則是說秋社吉日的早晨清爽宜人,令人心清意悅。相比之下,陶淵明當初迷醉的“山氣日夕佳”的恬靜場面已不再令人羨慕。最后一句化用陶淵明“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飲酒》),又以不羨加以否定,突出了作者對平陽秋社的迷醉。本曲由廟內寫到廟外,層次井然有序,風俗描寫和主體情緒融為一體,語言自然不避俚俗,讀來親切而有趣味。
上一篇:《[越調·平湖樂]乙亥三月七日宴湖上賦(王惲)》原文|翻譯|賞析|釋義
下一篇:《[越調·斗鵪鶉]冬景(蘇彥文)》原文|翻譯|賞析|釋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