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蕡《下瞿塘》明山水詩鑒賞
孫蕡
我從前月來西州②,錦官城下十日留③。
回船正值重九節(jié),巫山巫峽風颼颼。
人言滟滪大于馬④,瞿塘此時不可下。
公家王事有程期,敢憚微軀作人鲊?
人鲊甕頭翻白波⑤,怒流觸石為漩渦。
長年敲板助船客⑥,破浪一擲如飛梭。
灘聲櫓聲歷亂聒,緊搖手滑櫓易脫。
沿洄劃轉如旋風,半側船頭水花沒。
船頭半沒船尾高,水花作雨飛鬢毛。
爭牽百丈上崖谷,兩旁捷走如猿猱。
停船把酒酹蒼昊,因笑吾生真草草。
吟詩未解追謫仙⑦,萬里經行蜀中道。
巴東東下想安流,便指歸州向峽州⑧。
船到岳陽應漸穩(wěn),洞庭霜降水如油。
這首詩敘述三峽行舟的經歷和感受,描繪峽中灘險水急的景象,生動逼真,動人心魄。同時,也反映了船工與激流搏斗的勇敢精神。
詩篇開頭,極其簡略地交代人川逗留的時間和地點,也就說明了何以得有下瞿塘的機遇。第三句開始,便進入主題的描寫。
詩人由成都返程,“回船正值重九節(jié)”,點明時已深秋,天高氣爽,恰是旅行的好時光。巫山巫峽的壯麗景色,詩人沒有詳寫,只用 “風颼颼”三字突出這兒峽深谷空的特點; 而且,風聲喚起一種虛幻飄緲的感覺,使人想起神女的倩影。這種“以少勝多” 的手法,給人以無窮的想象余地,使人領略到 一種朦朧的美。詩的頭四句寫得輕巧自如,流露出向往一睹峽中風光的愉快情緒。緊接著,筆勢陡轉,不言峽江風光,卻說“瞿塘此時不可下”,一掃輕松之氣,頓生緊張之情。
瞿塘峽口江心的滟滪堆,是一塊砥柱中流的巨石。每逢枯水季節(jié),它顯露江心,如巨獸截流,此時下水船只可順勢而過,,上水船只則因水位太低極易觸礁。而洪水暴發(fā)之時,怒流直瀉,狂瀾拍空,渦流千回百轉,這時滟滪堆大部沒入江中,行船下水如箭離弦,差之毫厘,便會船毀人亡。自古民謠有云: “滟滪大如象,瞿塘不可上。滟滪大如馬,瞿塘不可下。”詩人采民謠成句,意在極言峽中行舟之險。然而詩人王事在身,豈敢顧惜區(qū)區(qū)性命,那怕化身為魚,也得冒險下瞿塘。“作人鲊”一語雙關,既是船翻人亡的同義語,又是下句“人鲊甕”地名的注腳。這四句為下面峽中行舟的描寫渲染了濃郁的氣氛,是主題樂章之前的序曲,是狂瀾到來之前的大波。
人鲊甕行舟的描寫,是全詩的重點和高潮。詩人先以“翻白波”、“為漩渦” 直寫水情之險。白居易曾說峽中 “無風白浪起” (《初入峽有感》), 而孫蕡下瞿塘正值“風颼颼”之際, 越發(fā)惡浪翻騰。 江中又多漩渦,水流紊亂,勢更兇險,自來令船家望而生畏。“怒流”之“怒”,擬水如人,顯示出驚濤撲擊巖石力量之猛,使人膽寒。以下十句,極寫行船之艱。詩人運用生動形象的語言,再現(xiàn)了船工們同江流搏斗的驚心動魄的場面: 船工們搖著櫓,一邊敲擊船板以壯聲威,也為船客們壯膽助興。船只飛流直下,象拋擲出去的機梭 一樣迅猛。怒流觸石的吼聲,船櫓拍擊水面的響聲,搖櫓的吱呀聲,交織成 一片,震耳欲聾,意味著人和江流的生死搏斗。船工們拚命搖著櫓,絲毫不敢松懈。“滑”字表明手心都出了汗,以致櫓極易脫手。當行至洄流,船快如旋風。“半側船頭” 正是漩渦中行舟的情景,激起的浪花淹沒了船頭。忽而船只跌入浪谷,船頭安全沒入水中,船尾高高翹起,騰起的浪花象雨點從空飛灑,濺濕了人的鬢發(fā)。人坐船中,生死已不由己,無怪白居易發(fā)出“一步不可行”(《初入峽有感》)的感慨。當水淺難行之處,船工們到岸谷上拉纖,背著百丈纖繩在兩岸行走,象猿猱 一樣敏捷。“爭” 字寫出船工們緊張的動作,“捷走” 也表現(xiàn)出他們奮力拉船的勁頭。
這一段描寫極為精采,既有白波、怒流、漩渦、水花沒船、水花作雨等對驚濤駭浪的直接摹寫,又有飛梭一擲、劃轉如旋風、船沒水中等對船行之疾、船行之艱的描繪,愈顯出江流之湍急; 既有敲板、緊搖手滑、爭牽、捷走等對船工動作的刻劃,又有對灘聲、櫓聲的渲染,更令人感到波濤兇險。由于詩人有親身經歷和深刻感受,寫得生動逼真,有聲有色,使人如臨其境,心悸魄動。
詩的后八句,寫詩人歷險之后的心境。先寫自己的感慨,繼寫對前程的想象。過了人鲊甕險灘,詩人驚魄方定,“把酒酹蒼昊”便是灑酒祭天、慶賀重生的意思。然而峽中雄奇幽險的景象卻難以忘懷,詩人感到不虛此行,于是暗笑自己:平日吟詩仰慕李白,卻不懂得追隨李白行蹤,萬里入蜀領略三峽風光,寫成佳篇。“草草”,匆促、馬虎之意,這里是詩人自責,由此可見他對峽中風光的贊嘆和留戀。詩人驚定之后料想前程,水勢漸趨平緩,不再有人鲊甕頭的性命之憂,自然感到欣慰。這是又一重心境。詩的末四句描繪出另 一種境界——平穩(wěn)、安適。“安流”、“穩(wěn)” 都是對江平水緩景象的描寫。“洞庭霜降水如油”,則展示出一幅秋高氣清、湖面開闊、水深波平的圖景,同峽中灘險水急的驚險之狀形成鮮明對比。“油”字十分形象地描繪出水面的穩(wěn)度和亮度,令人叫絕。
這首詩寫三峽風光,不寫多數(shù)詩人慣寫的兩岸奇麗景色,而專寫峽中灘險水急之狀。由于江流兇險顯示著自然的威力,船工勇敢體現(xiàn)著人的力量,詩人將兩者交織在一起來表現(xiàn),頌揚了人對自然的抗爭,構成壯美的意境。因此,詩中的描寫雖然充滿緊張、激烈和驚險,卻不令人生畏,反而激動人心,洋溢著樂觀的情調。在章法上,這首詩富于節(jié)奏感,情緒由舒緩漸趨熱烈,最后歸于平穩(wěn),不獨與景物描寫相吻合,更與詩人心境的變化相一致。全詩情感充沛,筆勢酣暢,一氣呵成。
上一篇:魏源《三湘棹歌·蒸湘》清、近代山水詩|原文|鑒賞|翻譯
下一篇:謝朓《之宣城郡出新林浦向板橋》魏晉南北朝山水詩|原文|鑒賞|翻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