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經《雅大雅蕩之什·烝民》原文|譯文|注釋|賞析
天生烝民,有物有則。①民之秉彝,好是懿德。②
天監有周,昭假于下。③保茲天子,生仲山甫。④
仲山甫之德,柔嘉維則。⑤令儀令色,小心翼翼。⑥
古訓是式,威儀是力。⑦天子是若,明命使賦。⑧
王命仲山甫,式是百辟。⑨纘戎祖考,王躬是保。⑩
出納王命,王之喉舌。(11)賦政于外,四方爰發。(12)
肅肅王命,仲山甫將之。(13)邦國若否,仲山甫明之。(14)
既明且哲,以保其身。(15)夙夜匪解,以事一人。(16)
人亦有言:柔則茹之,剛則吐之。(17)維仲山甫,
柔亦不茹,剛亦不吐。不侮矜寡,不畏強御。(18)
人亦有言:德輶如毛,民鮮克舉之。(19)我儀圖之:
維仲山甫舉之。(20)愛莫助之。袞職有闕,維仲山甫補之。(21)
仲山甫出祖,四牡業業,征夫捷捷,每懷靡及。(22)
四牡彭彭,八鸞鏘鏘。(23)王命仲山甫,城彼東方。(24)
四牡骙骙,八鸞喈喈。(25)仲山甫徂齊,式遄其歸。(26)
吉甫作誦,穆如清風。(27)仲山甫永懷,以慰其心。(28)
【注釋】 ①烝:眾。物:事物。則:法則。②秉:秉賦。彝:常性。好(hao浩):喜愛。是:此。懿德:美德。③監:監察。有周:即“周”。昭:明。假:告。④茲:此。仲山甫,亦稱樊仲、樊仲山甫、樊穆仲,周宣王大臣。⑤柔:溫和。嘉:善。維:語助詞。則:準則。⑥令:善。儀:儀態。⑦古訓:先王遺訓。式:法式。力:努力做到。⑧是若:選用這個人(仲山甫)。是:此。若:選擇。明命:成命,指政令。賦:頒布。⑨辟:諸侯王。⑩纘:繼。戎:你。躬:身。(11)喉舌:喻代言人。(12)爰:乃。發:執行。(13)肅肅:嚴肅,嚴正。將:秉承,奉行。(14)若:善。否(pi痞):惡。(15)哲:有智。(16)夙:早。匪:非。解(xie謝):通“懈”,松懈,怠惰。事:侍奉。一人:指周宣王。(17)茹:吃。(18)矜:通“鰥”,《左傳》引作“鰥”,老而無妻的人。寡:老而無夫的人。強御:強梁。(19)輶(you猶):輕。鮮:少。克:能。(20)儀、圖:揣度。(21)袞職:古時天子穿的繡有龍飾的禮服。闕:通“缺”。(22)祖:祭路神。業業:雄壯的樣子。捷捷:行動敏捷的樣子。懷:慮。靡及:不及,即未完成使命。(23)彭彭:馬強壯的樣子。(24)城:此指筑城。(25)骙(kui葵)骙:猶“彭彭”。喈喈:猶“鏘鏘”,鈴聲。(26)徂:往。式:猶“乃”。遄:速。(27)穆:淳和。(28)永懷:長思。
【譯文】 上天生下億萬民眾,有事物就有規程。民眾有那本來的品性,喜好這美德與善行。上天監察審視周家,仁德昭顯明示天下。為了保佑這位天子,于是降生樊仲山甫。仲山甫的道德和品行,準則就是和氣善誠。和顏悅色儀表優美,翼翼恭敬謹慎小心。先祖遺訓努力效法,君子威儀努力奉行。天子于是把他選用,派他于國宣示成命。我王命令這位樊仲,樹立榜樣示范眾君。繼承你的先祖遺功,嚴密保衛我王安寧。掌管我王命令出入,王之喉舌代宣成命。頒布政令達于四方,各國諸侯遵照施行。
肅穆莊嚴我王之命,樊仲山甫恭敬奉行。王朝政務是非好壞,仲山甫能把它辨明。他既聰明又有智慧,用以保全他的自身。從早到晚終不懈怠,全心侍奉天子一人。人們曾有這樣的話:柔軟的就吞下,堅硬的吐了它。唯有這位樊仲山甫,柔軟的他不吞下,堅硬的也不吐它。鰥寡無靠他不欺侮,強暴之徒他不懼怕。人們還有這樣的話:道德輕輕如同毫毛,卻很少有人能舉動它。我對此話仔細考慮:舉它唯有樊仲山甫。對他愛護卻無法幫助。天子袞龍袍有了缺損,唯有仲山甫能修補。仲山甫出行把路神祭祀,四匹公馬雄壯威武。眾位隨從大步匆忙,王事未了常掛心上。四匹公馬膘肥體壯,八只鸞鈴當當作響。我王命令樊仲山甫,修筑城邑到那東方。四匹公馬威武強勁,八只鸞鈴響聲叮叮。樊仲山甫前往齊邑,愿他早早踏上歸程。吉甫作了這首詩歌,美好溫和如同清風。樊仲出行深懷憂慮。以此安慰他的心靈。
【集評】 明·孫鑛:“語意高妙,探微入奧,又別是一種風格,大約以理趣勝。”(《孫月峰先生批評詩經》)
清·姚際恒:“(開頭)《三百篇》說理始此,蓋在宣王之世矣。”“(六章)多用‘之’字,見纏綿之態。”(《詩經通論》卷十五)
清·方玉潤:“(一章)深源星宿,不獨理精,詞亦粹然。雖宣圣亦不能不為之心折。此《三百篇》說理第一義也。”“(一章)工于發端,與上篇同一高渾有勢。然‘岳降’以氣言,‘天生’以理言,妙在說理不腐,三代之異于南宋者以此。……(七八章)此二章方寫出行,為作詩送別之由,篇法極為整飭。”(《詩經原始》卷十五)
清·牛運震:“開端四語,性命精微之奧,一篇詩旨函蓋于此。‘有物有則’,一語微顯兼到,后儒紛紛論性,不如此語之渾約。‘保茲天子’二語,一篇神氣凝注處。……中興名臣,關合氣運,寫得嚴重堂皇。”“‘王之喉舌’,較‘股肱’‘耳目’等字又翻新一層,精密透切。”“‘德輶如毛’,奇喻妙語,‘我儀圖之’二句吞吐頓挫。”“(七章)詩本為城齊而作,正寫卻止。此一章較申伯封謝敘法迥變。”“‘穆如清風’,絕妙評語。《三百篇》中微詞婉致,冷然善入者,皆當以清風目之。……精微典雅,更有幽逸淡婉之致,觀其自評良然。”(《詩志》卷七)
近·吳闿生:“舊評云:‘城齊’止一語便了。又云:大臣遠役,間疏之漸。‘遄歸’句含意無窮。”(《詩義會通》卷三)
【總案】 這首詩也是宣王大臣尹吉甫寫的一首送別詩,是贈給仲山甫的。這是《詩經》中極少的幾篇今天可知作者名字的作品之一。其內容主要是贊美仲山甫的德行和他輔佐宣王中興的功績。開頭與《崧高》有相似之處,但并不以送行的內容為主。這首詩的語言典雅中透出質樸活潑,富有創造性,對后世有不小的影響。
上一篇:漢詩《李陵錄別詩二十一首(選十一首)·燭燭晨明月》原文|譯文|注釋|賞析
下一篇:詩經《國風·邶風·燕燕》原文|譯文|注釋|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