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舜欽《望太湖》宋山水詩鑒賞
蘇舜欽
杳杳波濤閱古今,四無邊際莫知深。
潤通曉月為清露,氣入霜天作暝陰。
笠澤鱸肥人膾玉,洞庭柑熟客分金。
風煙觸目相招引,聊為停橈一楚吟。
這首詩描繪太湖秋景,境界闊大,顯示了詩人意欲歸隱江湖的曠達襟懷。
首聯總寫太湖氣象,點醒題中的“望”字。詩人從望中所見的太湖波濤入筆,先說其“杳杳” 而“閱” 盡人世“古今”,賦予太湖波濤以悠久的歷史感和永恒的生命力;再寫太湖“四無邊際”,人“莫知”其淺深的浩渺曠遠景象,境界極為壯闊,而詩人為這境界感奮所產生的情懷更其博大遙深。情借景生,渾然一體。
頷聯,詩人以恬靜清幽的審美觀照,攝取曉月、清露,霜天、暝陰入畫,勾畫出太湖“曉月”和“暝陰”兩幅境界各異的畫圖;湖面上,水氣溫潤,曉月映照著遼闊浩渺的湖水,仿佛一片琉璃世界; 湖水托月,銀光粼粼,湖光月色,相得益彰,溫潤的水氣化作點點清露,使這本來就冰清玉潔的世界顯得更加清麗;秋高氣爽,正是太湖上“秋水共長天一色”的美好季節,偶而水氣升入霜天,化作幾團陰云,反而更加使人感到太湖的幽深。兩幅畫面,一清麗,一幽渺。清麗中含蘊著溫潤,幽渺中透露出高曠。
頸聯贊嘆太湖物產之美。太湖 一名笠澤,地處古吳地。這里盛產鱸魚。晉代的張翰到洛陽去作官,見秋風起而思念吳中的菰菜羹、鱸魚膾,于是辭掉官職回歸故里。故此吳中的鱸魚膾譽滿天下。太湖中的洞庭山上的柑桔,成熟早,皮薄而味美。唐白居易《輕肥》詩說:“果擘洞庭桔”??梢姸赐ド降母探垡彩蔷秘撌⒚T娙诵薪浱?,正值鱸魚肥美,柑桔成熟的秋季,就自然而然地拈出笠澤鱸魚,洞庭柑桔來贊美太湖物產之盛。既切合時令,又極富地方風味。“人膾玉”、“客分金”,說明過往太湖的行人旅客無不以品嘗太湖異味為快事。這其中當然也有詩人自己在內。鱸魚背蒼腹白,故稱切鱸為膾曰 “膾玉”;柑桔成熟,其皮金黃如丹,故稱剝柑桔為“分金”。以“玉”“金” 相對,不只顯出膾的細白,柑的金黃,更顯出太湖的物產堪與金、玉媲美。
尾聯抒發對太湖風光的眷戀之情??陀^的自然景物,只有經過人化,成為“人化的自然”,才能在審美主體的審美觀照中產生美的魅力。原本是詩人自己對太湖的 “風煙”產生了無限的眷戀之情,但他卻將“風煙” 人化,說“觸目” 所見的太湖風光煙靄“招引” 著自己,不得不暫且停下船來玩賞。玩賞之余,不由自主地吟誦起楚辭中“王孫游兮不歸“的詩句,流露出不能長久享受太湖風煙的遺憾。這一巧妙的“移情”手法,變直抒胸臆為曲致其情,更顯出太湖風光的迷人。
上一篇:白居易《暮江吟》唐山水詩|原文|鑒賞|翻譯
下一篇:李白《望廬山五老峰》唐山水詩|原文|鑒賞|翻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