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林溪路遠,蕭帝有遺蹤。
水擊羅浮磬,山鳴于闐鐘。
燈傳三世火,樹老萬株松。
無復煙霞色,空聞昔臥龍。
這首詩是靈一吟詠靜林寺之作。“精舍”是佛寺的別稱。靜林寺是梁武帝蕭衍未稱帝時居住過的地方,寺中的鐘磬等都是古物,是佛家名勝。作者這首游靜林寺詩,表達出對佛法的虔誠和禮贊。
梁武帝蕭衍是梁朝的開國皇帝,而且又是一個狂熱的佛教徒,做皇帝的時候就曾經三次舍身入寺當寺奴。他大力提倡佛教,廣修寺廟。唐代詩人杜牧曾有詩云: “南朝四百八十寺”,實際上當時僅建康一地就有寺廟500余所。在梁武帝的提倡與推行下,佛教達到極盛的地步。所以本詩作者游靜林寺聯想到蕭衍是極自然的事。首聯“靜林溪路遠,蕭帝有遺蹤”,點明靜林寺離塵世很遠,是一個十分清幽的所在,而且是梁武帝曾來過的地方?!笆挼邸奔粗噶何涞?。頷聯馬上寫到靜林寺本身: “水擊羅浮磬,山鳴于闐鐘”,此二句說靜林寺之大,寺中古物皆稀世之寶,又有勝水佳山作為背景?!傲_浮”,山名,在今廣東省,峰巒400余,風景秀麗,相傳晉葛洪在此得仙術?!坝陉D”,漢代西域國名,在今新疆和田境內。鐘、磬都是佛寺中用來集合僧眾或奏樂之物?!傲_浮磬”、“于闐鐘”,是說寺中這些鐘磬都是來自各地的古物,彌足珍貴。寺中鐘磬敲擊時,立即山水和鳴,聲播遐邇,可見佛寺是何其廣大和幽靜。以上四句可作第一層意思,是說佛寺廣大。下四句是第二層,是說佛法無邊。
頸聯是 “燈傳三世火,樹老萬株松”。佛門將佛法的傳授叫“傳燈”,將過去、現在、未來稱“三世” ( 《集異門論三》: “三世者,謂過去世、現在世、未來世”)。此二句說佛法無邊,通曉一切,預示一切; 而佛寺中的萬株老松,一片青綠,郁郁蔥蔥,喻示著佛教的綿延不絕的生命力。
詩的尾聯以感慨的筆調收束: “無復煙霞色,空聞昔臥龍。”“煙霞”,云蒸霞蔚之狀,指山光,亦指佛門的風光。佛門過去令人神往的盛況,今已不復留存,空聽說曾經有皇帝在此住過,也沒有什么稀奇?!芭P龍”指梁武帝蕭衍,此處又扣住首聯。這樣安排,令人有不勝今昔盛衰之感。
這首詩是寫靜林寺的,又緊扣梁武帝,詩篇著力寫出了一種幽靜而莊嚴的境界,在抒寫上氣象渾成而又含蓄蘊藉,言有盡而意無窮,不用禪理說教但又有生動的禪意。《唐才子傳》中說作者靈一 “佳句縱橫,不廢禪定”,可謂確評。
上一篇:禪詩《靜居》原文|賞析
下一篇:禪詩《題云際南峰眼上人讀經堂》原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