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復古
白發出門來,三見梅花謝。
客路有歲年,歸心無晝夜。
強言不思家,對人作意氣。
唯有布被頭,見我思家淚。
三年寄百書,幾書到我屋?
昨夜夢中歸,及見老妻哭。
戴復古的這組絕句,是在年邁之際長期客滯異地時的懷念家鄉和家人之作。三首小詩雖所托事物有別,各自獨立成章,但彼此間相互呼應,“懷家”之情是流貫首尾的主旋律,構成了一首和諧的思家曲。
第一首側重寫懷家之久恒。一開頭,就以“白發”二字點明作者這次離家遠游時年事已高,而人之常情是愈到年邁愈盼望葉落歸根,因此“白發出門”之日亦即開始懷家思歸之時。接著,又以流寓他鄉時三次見到梅花凋謝來暗示離家已有三年之久,且花謝花落的景象更能激起詩人的落寞惆悵的思家情懷。三、四兩句成一對偶,“客路”與“歸心”相映,“年歲”同“晝夜”對舉,以突出客處旅途的時間雖有年歲之分,但思歸的心情卻晝夜不斷。第三句與一、二句在內容上看似重復,實則有意為之一頓,以回環往復的語意來表達懷家之情長年盤旋郁積的情狀。
第二首側重寫懷家之深沉。前一首末句說“歸心無晝夜”,不分白天黑夜,時時刻刻都存歸心。這一首的文脈情思雖承而不斷,卻反接以“強言不思家,對人作意氣”,白天在人前裝出一副丈夫氣概,強撐著說“不思家”或不說“思家”,但一到黑夜獨處之時,假態盡去,真情宣泄,只有那凄凄涼涼的“布被頭”,才能見到自己奪眶而出的“思家淚”!詩人的懷家之情,通過一、二句白天人前的隱藏與三、四句黑夜人后的顯露這不同形態的對比,尤顯出男兒式的悲壯和老人式的深沉。詩篇在抒情寫意時亦顯得抑揚頓挫,跌宕回旋。
第三首側重寫懷家之憂焦。“三年寄百書”為一“句中對”,以“三年”與“百書”的多寡對照,表現詩人為了排遣懷家的情思而向家中頻傳書信。但是,“幾書到我屋?”從疑問中可見三年來家中音訊杳然,既折映出距家遙遠和戰亂中的旅途艱險,又將詩人的焦慮之情和盤托出。一、二句在內容上借說書信將離家以來的思念作一收束,在形式上又是一“流水對”,遣詞不求其工,但對比顯豁,情意聯貫而流暢。三、四句進而寫憂思成夢,夢醒之后痛定思痛,使懷家之情更為憂戚和焦急,并借憶夢而宕出遠神,曲雖終而情綿綿,留有無限的回味余地。這兩句在章法上,既與第二首的三、四句相勾連,又以“老妻”與“夢中歸”同第一首的“白發”與“歸心”相呼應,更使三首絕句血脈貫注,渾然一體。
詩人在這組絕句中,常將反差較大的事物膠著在一起,相互映襯對照,為詩中感情的表達創造了曲折回旋的藝術空間。每一首絕句在敘事述懷時雖各出機杼,各有側重,但又統一于“懷家”這一主題,形離神合,相輔相成。全詩無一華詞麗句,天然而不費斧鑿,質樸直率,俚而不俗,在平淡中蘊含著真摯深沉的情懷,形成了蒼勁悲涼的意境,讀來倍感親切,催人淚下。
上一篇:朱熹《觀書有感二首(其二)》古詩賞析與原文
下一篇:劉克莊《贈江防卒(六首選二)》古詩賞析與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