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渾《咸陽城東樓》唐山水詩鑒賞
許渾
一上高城萬里愁,蒹葭楊柳似汀洲。
溪云初起日沉閣,山雨欲來風滿樓。
鳥下綠蕪秦苑夕,蟬鳴黃葉漢宮秋。
行人莫問當年事,故國東來渭水流。
許渾的這首詩以雄渾的筆觸生動地描繪了咸陽秋天傍晚時的景致,寄托了深沉的感慨。
詩的起句不凡: “一上高城萬里愁”。詩人的“愁”,非深巷小院的幽寂; 而是登高縱目而起的“萬里愁”。在詩人的筆下,此“愁”如居高之流,一瀉而去,直至遠方,極有氣勢。這就為全詩定了基調。萬里之愁緣何而起?下句點明:“蒹葭楊柳似汀洲”。眼前的渭水秦川,蒹葭秋水,楊柳河橋,宛似故鄉風物,怎不勾起人的無盡愁懷呢?此聯用筆開合自如; 起句縱逸,出口萬里,次句收挽,描狀眼前,一縱一挽,意氣自生。
頷聯寫黃昏時分風雨將至的景象: 詩人正憑欄遠眺間,一片云從蹯溪那邊飄然而至,夕陽悄然而下,漸漸隱沒在慈福寺閣的后面。云生日落,暮色頓生。緊接著,一陣秋風襲來,滿樓蕭瑟、涼意凜然。詩人知道,風為雨先,風已颯颯,雨即將到。此聯中,自然景色片刻間的遷動變化: 云起日沉,風滿雨至——被詩人準確地捕捉到,并以精煉的語言錯落有致、流動自如地表現出來,使讀者如臨其境、如觀其變。尤其是“風滿”一語,以“滿”狀風,更見秋風之凜然,城樓之空落,一讀之下,如置身于樓閣之上,風雨之間。
“山雨欲來”,迫在眉睫。一個“欲”字,“引而不發”,愈顯氣氛之沉重、緊迫。詩人沒有愴惶離去,依舊獨憑危樓,眺望夕陽殘照中的秦苑漢宮。舊日宮闕只剩下殘垣斷壁,綠草叢生,野鳥出沒; 黃葉蕭蕭,秋蟬高吟。其景蕭條,而其意悠閑。與上聯對照,一張一弛,詩歌的氣勢顯得跌宕抑揚,流轉多姿。
全詩以“行人莫問當年事,故國東來渭水流”作結,余味無盡。舊日宮苑禁地,而今是野草叢生,黃葉滿林! 秦漢往事,何處尋問;咸陽古都,唯余西風渭水。此刻,翻騰在詩人心中的豈只是“萬里愁”,還有千載思了。
此詩寫“秋”、寫“愁”,卻無通常的蕭索之感。詩歌以“萬里愁”起,展現出空間的開闊; 又以“當年事”作結,勾勒出時間的悠長。此間,有幾多云起日沉、風狂雨疾,有幾多物換景遷、興亡盛衰?領悟到時空的無限,頓覺“行人”之渺小——詩人萬般感慨皆生發于此。故而,他筆下的秋景不是幽靜的,而呈現出動態之美;其色調也不是淡雅的,而是有濃烈的色彩感(如血紅的夕陽,灰黑的溪云)。他抒發的也不是與蕭瑟秋景相關的散淡、高遠之情,而暗蘊著對于古往今來,自然人生的百般感觸。因此意境恢闊,氣韻沉雄,別有特色。
上一篇:韋莊《臺城》唐山水詩|原文|鑒賞|翻譯
下一篇:趙嘏《商山道中》唐山水詩|原文|鑒賞|翻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