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師道《寄外舅郭大夫》宋詩原文|譯文|注釋|賞析
巴蜀通歸使,妻孥且舊居?②
深知報消息,不忍問何如。③
身健何妨遠?情親未肯疏。
功名欺老病,淚盡數行書。
【注釋】 ①外舅郭大夫:作者岳父郭概于元豐七年(1084)五月由朝請郎提點成都府路刑獄,攜作者妻及一女三子赴任,作者為奉母而滯留長安,此詩為別后所寄。②妻孥(nu 奴):妻子和兒女。③“深知”兩句;化用杜甫《述懷》(“自寄一封書,今已十月后,反畏消息來,寸心亦何有!”) 詩意。
【譯文】 從遙遠的四川回來一位信使,多么想向他打聽我那遠方妻兒的情形。明明知道他為我帶來了消息,又怕他開口說出什么不幸。只要大家平安就不怕遠隔千里,萬水千山隔不開骨肉之恩。為了追求功名害得我老病纏身,提筆作書忍不住熱淚縱橫。
【集評】 宋·趙蕃:“學詩者莫不以杜為師,然能如師者鮮矣,句或有似之,而篇之全似者絕難得。陳后山《寄外舅郭大夫》,此陳之全篇似杜者也。戴式之亦有《思家》用陳韻云:‘湖海三年客,妻孥四壁居。饑寒應不免,疾病又何如。日夜思歸切,平生作計疏。愁來仍酒醒,不忍讀家書。’此式之全篇似陳者也。”(《章泉稿》拾遺)
宋·陳模:“呂居仁作江西詩派,以黃山谷為首,近二十余人,其間詩律固多是宗黃者,然以后山亦與其中,則非矣。后山集中似江西者極少,至于五言八句,則不特不似山谷,亦非山谷之所能及。如‘巴蜀通歸使……淚盡數行書’,此宛然工部之氣象。”(《懷古錄》卷上)
元·方回:“后山學老杜,此其逼真者,枯淡瘦勁,情味深幽。晚唐人非風花雪月禽鳥蟲魚竹樹,則一字不能作,九僧之流,為人所禁,詩不能成,曷不觀此作乎?”(《瀛奎律髓匯評》卷四十二)
清·馮舒:“如此學杜,豈不斂手拊心?乃知后山若不入江西派,定勝圣俞。”(同上)
清·紀昀:“情真格老,一氣渾成。馮氏疾后山如仇,亦不能不斂手此詩,公道固有不泯時。”(同上)
今·梁歸智:“通篇全以感情運行,首聯平靜,頷聯沉抑,頸聯以淡淡的歡快挑起,尾聯復歸結于感慨哀痛。起伏跌宕,得自然之趣,盡真情之妙。”(《宋詩鑒賞辭典》第642頁)
【總案】 后山詩學杜是否有得?在歷史上是有爭論的。金代詩人周昂就曾說:“子美神功接混茫,人間無路可升堂。一斑管內時時見,賺得陳郎兩鬢蒼。”(《中州集》卷四)然就本詩而言,其為學杜的成功之作,則是無可非議的。因為本詩一則氣象風格似杜,即像杜詩一樣凝練沉郁;二則情意真切似杜;三則句法似杜,不僅三四兩句直接從杜詩脫胎,而且全詩字句都具有杜詩那種沉郁深摯渾厚的特點。總之,本詩實踐了陳師道從立格、命意、煉字等方面學杜的理論(《珊瑚鉤詩話》卷二),故前人認為是“全篇似杜者”。
另外,本詩第六句存在一校勘問題:陳模《懷古錄》引作“情親未作疏”;方回《瀛奎律髓》引作“情親未忍疏”。故查慎行《初白庵詩評》說“‘不忍’、‘未忍’犯重,四十字何至失檢點若此?以為逼近老杜,吾不謂然。”其實,《后山集》本作“情親未肯疏”,并不與“不忍”犯重,故查氏之批評也就屬于無的放矢了。
上一篇:孔平仲《寄內》宋詩原文|譯文|注釋|賞析
下一篇:李覯《寄小兒》宋詩原文|譯文|注釋|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