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慧《冷泉亭》清、近代山水詩鑒賞
王慧
泉聲檐檻外,林壑杳然深。
人世熱何處? 我來清到心。
松林藏日色,潭底臥峰陰。
一自樂天記,山光寒至今。
這是 一首描寫杭州西湖冷泉亭的山水詩。全詩八句,未曾用過一個“冷”字,但卻處處著力刻劃“冷”意。讀此詩,仿佛使人身臨其境,能立刻感覺到那種冷氣襲人、清涼徹骨的真實情景。由此可見,作者手法高妙,構思奇特,給人以清幽靜謐的藝術感受。
“泉聲檐檻外”,描寫冷泉亭的位置。泉水在它身旁清澈流過,淙淙有聲。以泉有聲,萬物無聲,渲染其寂靜。聽泉聲,何處是源頭?“林壑杳然深”。嗬,原來這淙淙的泉水是從密林深鎖著的山澗中流出。“杳然深”三字,把泉水悄然地自 “冷”源而至的奧秘,形象地描繪了出來,從而創造出一種深邈蒼莽的藝術氛圍。第三句“人世熱何處”,作者出人意外地蕩開 一筆,一個設問句突兀而起,把胸中的萬千情思融入筆端。這是詩人身處“冷”境的真實呼聲。這里,詩人獨具匠心,用尋熱的方式來反襯冷意,真是妙不可言。按照自然規律,凡是對周圍環境感覺舒適的人,絕對不會隨意噓寒呼熱。須知,這也是詩人借此來抒寫自己的心靈——深感世態炎涼,人世少有溫暖。由于她對現實采取冷峻的態度,因此,她才借機發出深沉的慨嘆: “我來清到心”!從真實的情況來說就是: 我到冷泉亭,清涼透心底! 換言之,我對現實社會感到寒了心呀!
緊接著,詩人又從無窮的寄意中回到眼前的冷境來:“松林藏日色,潭底臥峰陰”。這兩句是從冷泉亭的側面來渲染“冷”意。茂密的松林遮天蔽日; 清澈的潭底倒映山色: 青山、綠樹、碧水……處處呈現出 一派冷色調的畫面。特別是“藏日色” 三字,詩人以擬人化手法,描寫松林似乎有意把陽光“藏”起來,不把溫暖送給人間。這又從另一個側面增添了 “冷”意。同樣地,“臥峰陰”也是以靜代“冷”,具有異曲同工之妙。
最后兩句是對唐代詩人白居易的贊頌。據《湖山勝概》載: “冷泉二字,乃白樂天書,亭宇乃東坡續書,白樂天有《冷泉亭記》。” 白居易任杭州刺史曾組織百姓治理西湖,灌溉農田,作了不少好事,政績斐然。“山光寒至今”,既是對白居易為冷泉亭題記,才使之聞名遐邇,流傳至今加以贊譽,又是對他的政績、文才進行歌頌; 同時,也是作者對“人世”現實的喟然長嘆。
這首詩情景交融、意蘊深邃。狀景、抒情、寫意三者交替使用,以“我” 為“針”,以“冷”為“線”,將其串成整體。山、水、潭、林、亭相映生輝,各具姿色; 詩情畫意,引人入勝,真正達到了人與物合、情與境遷的藝術境界。此外,它還熔歷史與現實于 一爐,思緒翩躚,寄意無窮,啟人聯想,發人深思。作者這種寄情山水而又不忘世態炎涼的處世態度,其思想的積極因素,應該值得肯定。
上一篇:戴叔倫《蘭溪棹歌》唐山水詩|原文|鑒賞|翻譯
下一篇:姚元之《千山》清、近代山水詩|原文|鑒賞|翻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