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居易《買花》精選經(jīng)典唐詩鑒賞
白居易
帝城春欲暮,喧喧車馬度。共道牡丹時,相隨買花去。
貴賤無常價,酬直看花數(shù)。灼灼百朵紅,戔戔五束素。
上張幄幕庇,旁織巴籬護。水灑復泥封,移來色如故。
家家習為俗,人人迷不悟。有一田舍翁,偶來買花處。
低頭獨長嘆,此嘆無人諭。一叢深色花,十戶中人賦!
這是《秦中吟十首》的第十篇。詩人通過對京城貴族爭買牡丹花和一個老農(nóng)看買牡丹花兩個場景的描寫,反映了當時上層統(tǒng)治者揮金如土的豪侈生活,揭示出這種豪侈生活正是建立在殘酷剝削人民的基礎上,從而由一個生活的側面深刻揭露了當時社會生活中普遍存在的矛盾。
此詩之妙,在于巧取角度,由小見大,能從“買花”這一小事件,反映出社會矛盾這一大問題,顯露出詩人對司空見慣的現(xiàn)象具有特別犀利的洞察力,以及對別人視而不見的細節(jié)具有特別敏銳的感受力,使人不能不驚嘆于他那見微知著的思想深度和巧為對比的獨特構思。
本來長安貴族買牡丹花之事,與詩人同時的李肇就曾在《唐國史補》里客觀描述過,但在詩人筆下一變而為一組高度狂熱的買花、移花的特寫鏡頭,并用“家家習為俗,人人迷不悟”的畫外音表露詩人諷刺的傾向性。這里的“家家”、“人人”,實指李肇所說的“京城貴游”之家和人; “習為俗”、“迷不悟”,盡管還沒確切點明其內在的含義,讀者卻已對長安豪貴這種奢靡的風氣產(chǎn)生強烈的反感。
如果詩人只寫到“人人迷不悟”作結,可說已是一首有頭有尾、含意深長的好詩,至少要比李肇所記更加周詳細致,娓娓動人。然而他并不滿足于此,再從旁觀者的角度,攝取一個老農(nóng)“偶來買花處”的特寫鏡頭,即繪形繪聲地描寫其“低頭”的動作和“獨長嘆”的聲音,又揭示其沒有一個買花人能夠懂得的長嘆心理: “一叢深色花,十戶中人賦!”這一含義深刻、用語精警的結構,不僅將啼饑號寒的農(nóng)民與揮金如土的貴族作了強烈的對比,更將貴族買花所揮之金全都來于榨取人民的賦稅進行深透的揭露,從而將詩的主旨推進到極深的境地。詩人這樣從大處著眼、小處著筆的精妙構思,使人透過當時豪門貴族生活中一個突出而又帶普遍性的現(xiàn)象,不禁想到統(tǒng)治者與勞動者之間剝削與被剝削的矛盾。詩人對揮霍人民血汗者的抨擊和對勞動人民的同情,盡在不言中。一個“買花”的小題目,卻做出觸及社會問題的大文章,詩人的膽識和才華能不令人驚嘆嗎?
上一篇:王勃《臨高臺》精選經(jīng)典唐詩鑒賞
下一篇:韓偓《亂后春日途經(jīng)野塘》精選經(jīng)典唐詩鑒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