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亮吉《伊犁紀事》清、近代山水詩鑒賞
洪亮吉
畢竟誰驅澗底龍?高低行雨忽無蹤。
危崖飛起千年石,壓倒南山合抱松。
嘉慶初(1796年稍后)洪亮吉因批評朝政,被流放到伊犁,不久赦還,《伊犁紀事》即寫于此時。
這是一首描寫邊塞景物的詩,詩中描繪了我國西北邊地的颶風及伴隨而來的暴風雨,起句突兀而來,又以設問領起,大有黃河落天走東海之勢,作者把大自然的變化,寫得神奇莫測。我國傳說中的龍是能神奇變化興云起雨的神物,首句即用此傳說故意提出這樣的問題:究竟是誰驅遣澗底的巨龍在興云行雨呢?“高低行雨忽無蹤”是借寫龍的神奇變化來描繪大自然中的暴風驟雨。從澗底騰空飛出的一條巨龍,在騰云駕霧忽高忽低地飛行,它吸盡三江五湖之水,又把胸中無盡之水噴灑在大地上,而又忽隱忽現,來去無蹤。
三、四兩句,轉筆描寫暴風雨的威力。狂風暴雨以雷霆萬鈞之勢,吹起了懸崖上的千年巨石,巨石飛落,又壓倒了南山合抱粗的松樹。“南山”在這里是泛指,我國流傳一幅常見的對聯:“福如東海長流水,壽比南山不老松。”“南山合抱松”似從“南山不老松”化出。
此詩把西北地區暴風雨的威力寫得氣勢磅礴,颶風吹處危崖石落的形象描寫,使人們聯想到岑參在《走馬川行》一詩中所描寫的“輪臺九月風夜吼,一川碎石大如斗,隨風滿地石亂走”的景象,它再現了我國西部邊塞的自然奇觀,可視為邊塞詩的遺音嗣響。
上一篇:陰鏗《五洲夜發》魏晉南北朝山水詩|原文|鑒賞|翻譯
下一篇:陳第《元夕宿泉州洛陽橋》明山水詩|原文|鑒賞|翻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