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庚《暮景》金、元山水詩鑒賞
黃庚
浮云開合晚風輕,白鳥飛邊落照明。
一曲彩虹橫界斷,南山雷雨北山晴。
這首詩是南宋遺民黃庚客居山陰(今浙江紹興縣)時所作。它以色彩鮮明的筆觸再現了作者在一個夏日黃昏所見的奇景。于是,稍縱即逝的自然現象變成歷久不衰的文學形象。今天讀著這首詩,仍能在頭腦里復映當時的自然美,這當然要歸功于黃庚——這位 一生 “放浪湖海” (《月屋漫稿》自序)、生前死后都冷落寂寞的詩人。
全詩是一幅完整的風景畫。首句“浮云開合晚風輕”境界顯豁:湛藍的天空飄蕩著裊裊白云,習習晚風輕輕撩動著衣襟。人們似乎嗅到浙中原野散發出的濕潤清新的氣息。這本已令人神怡氣爽,心地空明,次句進一步拓展畫面的空間: “白鳥飛邊落照明。” 極目遠眺,由于雨水洗凈了塵埃,西天的落日顯得分外清晰明艷,它把一抹抹余暉涂抹到山河大地上,改變了它們的顏色。有幾只潔白的水鳥在天邊忽起忽落地翱翔著,給眼前的這幅圖畫增添了無限生趣。如果說前兩句是整幅畫的襯景的話,那么第三句“一曲彩虹橫界斷”就是主景。落照和水氣幻化成東天上的彩虹,把本來就美不勝收的山光水影裝點得更加妖嬈。有趣的是,詩人筆下的這條彩虹并非象其它的彩虹那樣橫貫南北。它在山陰這邊拔地凌空,將要跨越會稽山向南延伸,卻在山頂南北交界處中斷了,人們只能看到山北的這一半。這種不常見的自然景觀是怎樣形成的呢? 第四句作了交代: “南山雷雨北山晴。”多么耐人尋味啊! 山這邊是琉璃世界艷陽天,山那邊卻是電閃雷鳴驚煞人!這在色彩、意境和審美效果上都構成了極其強烈的對照。這一句是畫龍點睛之筆,沒有這一筆,全詩就失去了依托; 同時這也是全詩的骨架,沒有這個骨架,前面三句就成了各不相關的零散畫面。詩人由遠及近、由小及大、由表及里地寫下來,第一、二句輕松自如,娓娓而敘; 第三句異軍突起,出人意表; 第四句引江入海,總攬全局。
作者在政治上經歷世變,無由得志,乃效法古代高人逸士,寄形骸于山水,從中尋味泉壤之趣。這首詩就是這種思想情趣的反映。它在藝術上是一首頗見功力的佳作。
上一篇:洪升《晚泊》清、近代山水詩|原文|鑒賞|翻譯
下一篇:范成大《最高峰望雪山》宋山水詩|原文|鑒賞|翻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