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史乘
朔風飄飄開雁門, 平沙歷亂卷蓬根。
功名恥計擒生數, 直斬樓蘭報國恩。
張仲素
張仲素寫的《塞下曲》共有五首,這里選的是其中的第三首。這是一幅戍邊將士出征圖,詩人滿懷豪情歌頌了戰士保衛祖國邊防的高昂奮發的戰斗精神。
“朔風飄飄開雁門”二句描繪了邊地環境的艱苦惡劣。雁門關(在今山西代縣西北)地處唐朝北方邊陲,在這塞北絕域,戍邊將士常與風雪為伴。詩人突出寫了此處風雪的強勁。天上飄著紛紛揚揚的大雪,北風呼嘯著襲擊雁門關,,把地上的沙土甚至草根都卷上半空。邊地的險惡可見一般。但一旦發現敵情,戰士們就冒著嚴寒風雪,打開雁門關英勇出擊。“功名恥計擒生數”二句,直抒戰士的豪情。他們作戰的目的是要徹底消滅敵人以報效祖國,反而以著眼于計算活捉俘虜(擒生)的數目的小小功勞為可恥了。樓蘭為漢朝西域國名。《漢書·西域傳上》:“鄯善國,本名樓蘭,王治抒泥城,去陽關千六百里。”“元鳳四年,大將軍霍光白遣平樂監傅介子往刺其王。……既至樓蘭,詐其王欲賜之,王喜,與介子飲,醉,將其王屏語,壯士二人從后刺殺之,……介子遂斬王嘗歸首,馳傳詣闕。”這里用傅介子斬樓蘭王的典故,泛指徹底擊敗塞外來犯的敵人。短短四句詩,既寫了塞外的艱苦,又反襯了戍邊將士的英勇豪邁的殺敵雄心,筆法極為簡煉。如果往更深一層分析,詩人形象地反映了戍邊將士的苦樂觀,環境極其艱苦,他們卻以守衛邊疆,精忠報國為榮,塞外風雪更能增添戰士的豪情。全詩語言激昂慷慨,富有感染力,是一首宣揚愛國主義精神的好詩。
張仲素擅長用樂府舊題寫邊塞情事。據《樂府詩集》:“《晉書·樂志》曰:《出塞》、《入塞》曲,李延年造。”又曰:“唐又有《塞上》、《塞下》曲,蓋出于此。”他的詩歌繼承了唐朝邊塞詩的優秀傳統。
上一篇:宋緒連《塞下曲》愛國詩詞鑒賞
下一篇:[唐]常建《塞下曲》愛國詩詞鑒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