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成大《最高峰望雪山》宋山水詩鑒賞
范成大
大面峰頭六月寒,神燈收罷曉云斑。
浮空忽涌三銀闕,云是西天雪嶺山。
登高望遠是山水詩中常用的題材,但是登高望雪山,這類詩卻不多。因為真正的雪山只有蜀中、西域或者北疆才能見到,有時還得選擇特定的登高點,所以并非人人都有機會看到。范成大的這首《最高峰望雪山》是在蜀中任四川制置使時所寫,他登上的“最高峰” 即今四川灌縣西南的青城山。詩中描寫了高山之巔見到雪山時的壯偉情景,富于神奇色彩,為我國的山水詩增添了特別的光澤。
“大面峰頭六月寒”,第一句寫初登上峰頂時的感覺。大面山即青城山主峰,據說高三千六百丈,突兀于群峰之上。詩人沒有從正面描寫山頭之高,卻用六月生寒來襯托它,使人從感覺上體會到這一點?!吧駸羰樟T曉云斑”,神燈是青城山特有的現象,“夜有燈出四山,以千百數”,略同于磷火。這句是說夜間的神火逐漸熄滅,朝霞照亮了群山間的云海?!鞍摺弊指挥猩鷦拥纳时憩F力。云海正在群山當中翻動,時厚時薄,對霞光的感受本來就不固定,加上霞光本身不斷地變幻,先是微紅,然后玫瑰,桔紅,金黃,逐漸增大亮度,云氣便呈現出五彩斑斕,絢麗繽紛的效果,“斑”字正表現了這一美麗、壯觀的圖景。
上兩句描述了大面山周圍的環境,下面才正式描寫雪山。隨著霞光的增強,霧氣逐漸散去,遠方三座雪山忽然顯露出來,“浮空忽涌三銀闕”,“涌”字下得傳神,云氣順著山尖向下退去,遠看去,“爛銀琢玉”般的三座銀峰就好象從半空中冒上來一般,富有神奇的運動感。這里詩人見到的是距青城山三百里開外的蜀中大雪山,但是他當時卻發生了誤會,以為自己看到的是三千里地之外的喜瑪拉雅山,故最后一句說“云是西天雪嶺山”。這一原屬誤解的結句倒給全詩增添了某種神秘色彩。因為西天乃佛教圣地,歷來受到人們的景仰,把三座素潔的銀峰與西天佛地聯系起來,不禁使人產生許多聯想,因而別有一番韻味。
這首詩意象宏麗,風格俊偉,音韻流美,表現了范成大詩歌構思新穎的特點。
上一篇:黃庚《暮景》金、元山水詩|原文|鑒賞|翻譯
下一篇:蘇軾《有美堂暴雨》宋山水詩|原文|鑒賞|翻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