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叔倫《宿靈巖寺》唐山水詩鑒賞
戴叔倫
馬疲盤道峻,投宿入招提。
雨急山溪漲,云迷嶺樹低。
涼風來殿角,赤日下天西。
偃腹虛檐外,林空鳥恣啼。
蘇州靈巖山,因產靈芝石得名。山頂雄踞著一座始建于晉代的寺院,殿宇雄偉,樓塔參差,這就是佛教名剎靈巖寺。此山景色佳麗,向為游覽勝地。
《宿靈巖寺》是唐代詩人戴叔倫投宿靈巖寺時寫的一首記游詩。
首聯 “馬疲盤道峻,投宿入招提。”“招提”,是佛寺的別稱。這兩句交代了時間、地點、人物和事由。在一個雷陣雨后的傍晚,詩人騎著馬順著靈巖山的盤山道走上山來,天色已晚,他進山門投宿。開篇實寫“馬疲”,虛寫人倦,突出了旅途的勞累。同時,“馬疲”又是“盤道峻”的注解。上一趟山,連馬都走累了,則山路的曲折高峻可想而知。這兩句為下面描寫靈巖寺的宜人景色與詩人的心情作了鋪墊。
中間兩聯“雨急山溪漲,云迷嶺樹低。涼風來殿角,赤日下天西。”描寫靈巖寺周圍的景色。在詩人到來之前,剛剛下了場來得急去得也急的雷陣雨,山溪陡漲,在溝壑中沖擊著巖石,喧囂著向山下奔去。雨雖然停了,但濕漉漉的云仍然盤桓在山上,低低地壓在嶺樹的頂端,迷迷濛濛,模糊了峻秀的山姿。這時,詩人佇立山上,有涼爽的晚風從森森大殿的角落吹來,令人感到無比舒暢。抬頭望去,火紅的太陽緩緩地沉下西天,天高地遠,景色壯麗。
“偃腹虛檐外,林空鳥恣啼。” 末聯寫的是詩人的感受。“偃腹”即仰臥之意。正當人困馬乏之時,得以投宿寺中,自然使身心得到了極大的松弛。詩人仰臥于屋檐之下,任清涼的晚風吹去他征途的勞累。剎那間,這清幽的佛寺使他產生了一種幻覺,仿佛除了自己棲身的屋檐之外,一切都已化為虛無。此時,只聽得空寂的林中,鳥兒自由自在地婉轉啼鳴,不由生出一段脫塵出俗的忘世之樂。這里,“虛檐外”檐外是指佛門凈地以外的大千世界,“虛”是意動用法,“虛檐外”就是以檐外為虛,即把世界看成一切虛無,這正是佛家的世界觀。這一段中的“虛”、“空”二字,透出一點禪機,給了全詩一個陶然自得的結尾,如深山古剎的幾杵鐘聲,余音裊裊,不絕如縷。
上一篇:陶翰《宿天竺寺》唐山水詩|原文|鑒賞|翻譯
下一篇:楊萬里《宿靈鷲禪寺》宋山水詩|原文|鑒賞|翻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