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攽《雨后池上》宋山水詩鑒賞
劉攽
一雨池塘水面平,淡磨明鏡照檐楹。
東風忽起垂楊舞,更作荷心萬點聲。
這首詩寫夏日雨后荷池小景,雖然格局不大,卻顯得明麗清新,十分喜人。
雨后,池上,全詩就緊緊地扣住這兩點來寫,因此寫出了特點,顯得具體而不浮泛。同時先寫靜景,再寫動景,由靜入動,有變化,不單調。
首二句即入題,切“雨后池上” 四字,寫靜景。雨后池塘的情景由一個“平” 字來表現。“平” 字在這里暗含了兩層意思: 一是池水滿盈,說明剛剛停歇的那場雨下得很大,這跟第四句中的“荷心”配合,巧妙地告訴了讀者詩人所寫的乃是夏日景象; 二是無風無浪,水面平靜,這才引出下面池水如鏡的聯想和比喻。“淡磨”就是輕磨。古時用銅鏡,淡磨后鏡面顯得更加光亮明凈。詩人將池水比作淡磨后明亮光潔的鏡面,就表現出雨后池塘一種明麗柔和的色調。但如果僅僅寫池面如鏡,就還不免單調平庸,作者別出手眼,又巧妙地用池邊的建筑物來作點染,卻又不直接寫,而是寫屋宇檐柱在池中的倒影。既沒有離開池水,又使得景物顯得豐富而具有層次感。由池中倒影看岸邊屋宇,一方面承上句表現了池水的明光可鑒,進一步渲染 出 池水的滿盈和平靜; 另 一方面比之直接描寫顯得有些虛幻不實 ,表現出一種可見而不可即的朦朧的美學格調。
末二句以“忽”字一逗,全詩便由靜入動,轉出了另一種境界:突然 一陣風吹來,無數條婀娜的柳枝輕盈起舞,將身上所沾的水滴灑向池面,于是池中碧綠的荷葉便發出動人的萬點聲響。雨打荷葉會發出 一種美妙悅耳的聲音,但那場雨已經過去,直 接寫雨聲已不可能;詩人卻巧妙地捕捉到了這一景象,寫出了雨后池上的這一獨特境界。這“萬點聲” 的點染,為雨后池上的景色平添了無限的生機與情韻。
這首詩將靜景與動景結合起來: 寫靜景,訴諸讀者視覺,讀后如見其境; 寫動景,除訴諸視覺而外,還訴諸聽覺,讀后如聞其聲。
上一篇:黃景仁《雨后寫望》清、近代山水詩|原文|鑒賞|翻譯
下一篇:王駕《雨晴》唐山水詩|原文|鑒賞|翻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