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顥《秋月》宋山水詩鑒賞
程顥
清溪流過碧山頭,空水澄鮮一色秋。
隔斷紅塵三十里,白云紅葉兩悠悠。
這首詩在構思上很有特色。題為《秋月》,卻不從月亮本身著筆,而是著重從月色籠罩下的秋山、秋水和白云、紅葉來描繪,所渲染和創造出的意境,又正好是秋月本身所具有的那種明凈、澄清、冷寂的特質。不寫秋月而秋月已見,而且比直接描寫表現得更好,更富于藝術的含蓄雋永之美。
首二句寫山,寫水,寫秋月照臨下明凈的秋色。清溪自碧山之頭流下來,這時正值秋月當空,清光灑滿山川大地。水是鮮潔澄澈的,天也是鮮潔澄澈的,水天混茫一色,分不清哪是天,哪是水,使人感受到的只是一片空明澄清的秋色,極清,極冷,極美。
后二句寫詩人在他所創造的這種清麗明潔境界中的一種獨特的體驗。這秋月的清輝使得山青水碧,整個世界都變得一塵不染,潔凈得令人產生一種崇高圣潔的感覺。“紅塵”在這里是指 一種庸碌繁忙的塵世生活; “三十里” 當是虛指,即遙遠的意思。在詩人的筆下,秋月所照臨的世界,是一個潔白高遠的世界,世俗生活中的種種爭斗、傾軋、失意、煩惱等等,都被阻隔在這美好世界之外,不再有喧囂攪擾,不再有流風習染,沉浸在這種遠離紅塵的境界里,人的靈魂也似乎得到凈化了。“悠悠”,悠閑自在而兼有邈遠之意。看那白云浮空,紅葉飄地,是那樣地自由自在,高遠無際,使人不禁產生一種幽思遐想,將自我也融進這片月色籠罩下的秋色之中了。
程顥是宋代著名的理學家,寫詩也常自覺不自覺地帶出他們“仁者以天地萬物為一體”的理學旨趣。但難得的是,他的理多半蘊含于具體生動的藝術形象之中,具有強烈的藝術感染力,而沒有流于抽象和枯燥。我們今天讀這首詩,完全可以不必去理會他在詩中所寄寓的理學家的哲學旨趣,而任憑詩中意興的感發,去體驗詩人所創造的那個澄鮮明潔而又高遠博大的美學境界。
上一篇:陳玉樹《秋晚野望》清、近代山水詩|原文|鑒賞|翻譯
下一篇:皮日休《秋江曉望》唐山水詩|原文|鑒賞|翻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