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徐禎卿·送蕭若愚》原文賞析
送君南下巴渝深,予亦迢迢湘水心。前路不知何地別,千山萬壑暮猿吟。
蕭若愚,未詳。本詩可能是作者送蕭去往四川的詩。
一、二句寫送別時彼此的心情。“送君南下巴渝深”,開首點題。“南下巴渝”,點明了蕭若愚去的地點。句中“深”字涵義豐富,情味深長,它既指道路的漫長、險隘,也指巴渝地方的偏遠、閉塞,有“道路阻且長”、“川既漾而濟深”之義。作者《送盛斯徵赴長沙》中“轉入巴渝萬里賒”一句,語意與“巴渝深”相同。細味此句,便會感到作者與蕭在臨分之際,那種相對無言、難以為情的情態。“予亦迢迢湘水心”,緊承首句,用眼前景物形象有力地抒發了作者對友人的無盡深情。意思說,你離開友朋,去到那偏遠的巴渝,離恨固然深重,而我呢,也和你一樣,離情別緒有如湘水一樣悠長不盡。這句,以景寫情,情景交融,直與孫光憲的“思隨流水去茫茫”(《浣溪沙》)同妙,極饒韻味。而且,巧用一“亦”字,承上句兼寫雙方,以見出爾我友情之深,又都離思難任。也寓有“與君離別意,同是宦游人”這種客中送客的境況與心情。
三、四句寫對友人旅途的系念,“前路不知何地別”,故作設問,以逗出結句。同時,此設問句有強烈的感嘆味。意思是,此地一別之后,你前行的路上,“十里五里,長亭短亭”,不知還要經過多少地方啊!這就點出了旅程之遙,與首句“深”字相應。“千山萬壑暮猿吟”,以友人去路的蕭條作結。這句是景語。南宋沈義父《樂府指迷》說,“以景結情最好”,因為它“能含有余不盡之意”。景,有虛實之分。本詩結句是虛擬,設想友人漫漫旅程中的景象:千山萬壑,暮色蒼茫,清猿長吟。杜甫的詩句說:“聽猿實下三聲淚。”這空闊、凄清的景象的渲染,有力地烘托了友人旅途孤寂、悲涼心情。而且,這一景象再次與首句“深”字呼應。
這首送別詩,不著一愁,嘆、傷、怨等詞卻寫得情真意切。其藝術奧秘主要是比喻形象和點染巧妙。以“迢迢湘水”比離愁,使無形之情思形象化、具體化;以“千山萬壑暮猿吟”之景烘染離愁,更加濃了離情的色彩。且全詩狀景、抒情緊扣一“深”字,亦可見此詩章法之妙。
“絕句之妙,出于樂府,具有風人之致。”(《藝苑擷英》)本詩音律和諧,聲韻鏗鏘。禎卿長于七言,尤其是七絕,于此也足見一斑。
上一篇:古詩《李攀龍·送皇甫別駕往開州》原文賞析
下一篇:古詩《高啟·送謝恭》原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