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覃·天香》原文賞析
市遠人稀,林深犬吠,山連水村幽寂。田里安閑,東鄰西舍,準擬醉時歡適。社祈雩禱,有簫鼓、喧天吹擊。宿雨新晴,壟頭閑看,露桑風麥。
無端晴亭暮驛。恨連年、此時行役。何似臨流蕭散,緩衣輕幘。炊黍烹雞自勞,有脆綠甘紅薦芳液。夢里春泉,糟床夜滴。
這首詞抒發了熱愛鄉村生活、向慕隱逸的思想情趣。
“市遠人稀”,指作者此時旅居遠隔鬧市、人煙稀少的鄉村。人煙雖稀少,但并不象幽剎和古堡一般死寂,“林深犬吠”,就表現出一種勃勃的生氣。犬吠聲震蕩在空曠的深林,具有一種畫外音的藝術效果,增加了山野情趣的詩意美。山環水繞的村落,清秀、安寧,又是一個境界。這三句分三層展示詞人所處的村居環境:一為總體概貌,突出荒僻;二為深林的長鏡頭搖攝,曠遠中突出犬吠的聲音;三為近鏡頭的空格處理,表現有山有水的優雅村落環境。層次井然,線索明晰。“田里安閑”三句,重點寫人事。環境是深幽恬靜的,人們相處也十分融洽。“東鄰西舍,準擬醉時歡適”,通過具體的生活情節,補足“安閑”涵義。“準擬”,說定,約好。全句突出農村生活的無憂無慮和自由自在。“社祈雩禱”三句,深入一層,表示鄉村風俗人情,更良多趣味,令人興奮愉快!“社祈”,祭土地神,祈禱豐收。《周禮·地官·鼓人》:“以靈鼓鼓社祭。”可知社祭要鳴鼓。“雩禱”,求雨消災的儀式。《說文》:“雩,夏祭樂于赤帝,以祈甘雨也。”可知“雩禱”要奏樂。“有簫鼓、喧天吹擊”,鄉村的風俗儀式,十分認真,也十分熱鬧。恰逢夜雨新晴,詞人漫步田頭地邊,看到帶露的桑條婀娜多姿,迎風翻涌的麥浪翩躚起舞,大地被洗出一身新綠,鮮嫩的陽光,鋪灑原野,珠露閃爍,和風拂熙,清新秀雅,沁人心脾。那種沐浴在大自然中的舒適感,叫人沉醉!上片,詞人分四個層次寫了村居的幽靜古樸環境、安閑的人事生活、熱鬧的風俗活動和清新的自然景觀。
換頭由對鄉村古樸淳厚生活和自然的熱愛,引出對求仕生活的厭倦感。“晴亭暮驛”轉換了空間,寫詞人為求仕飄泊異鄉,受盡旅途勞頓。它是移動和變幻著的場面,是下文“行役”的具體實景。“晴”“暮”對舉,互文見義,它含有“晴亭雨驛”和“朝亭暮驛”兩層涵義。“無端”,沒來由。“行役”,旅行在外。這三句是詞人帶著無限悔恨的心情,抱怨這些年旅行顛簸在外面,受盡勞苦困頓,毫無收獲。這種奔波操勞,怎么比得上穿寬舒的便服,戴輕便的頭巾,臨流垂釣或蕭灑閑散,能領略庶人之樂,自由自在,稱心如意呢!“臨流蕭散,緩衣輕幘”與“晴亭暮驛”、“連年行役”是兩種不同的生活追求。后者是求仕之道,前者是隱逸之道。這里,作者直抒胸臆,表示摒棄仕途經濟的隱逸決心。后來詞人終生以種樹為業,可證此番話并非虛妄和牢騷,而是醞釀許久的肺腑之言。“臨流蕭散”,化用謝朓“并此終蕭散,垂竿深澗底”(《始出尚書省》)詩意。“炊黍烹雞”以下,仍表示對自給自足生活的向往與追求。“脆綠甘紅”指果品。“薦芳液”,指進酒。晚上睡熟了,夢中聽到春泉“叮咚”,汩汩涌流,原來是糟床酒滴正叮咚作響哩!這里運用想象和夸張的手法,對田園生活的香甜美好進行最后一筆浪漫主義的重彩渲染。“夢里春泉,糟床夜滴”,化用杜甫“賴知禾黍收,已覺糟床注”(《羌村三首》之二)詩意,不過他由夢中寫之,似真還幻,意境朦朧幽美,別饒佳致!
這首詞清新厚樸,深得陶淵明、孟浩然風致,鄉土氣息濃郁,典則高華,結構渾成,以生活場景抒發自己的內心情愫,蘊藉含蓄,隱秀清雋,讀之,有穆如春風之感。
上一篇:《顧貞觀·夜行船》原文賞析
下一篇:《景覃·天香》原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