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妙觀
位于荊州城小北門內西側,始建于唐開元年間(公元713—714年)。1010年,宋真宗下詔易名天慶觀。由于道教的廟宇稱“觀”,《老子》有“玄之又玄,眾妙之門”句,道教謂“道”,“微妙無形,深奧難識,如萬物所自出。”故1297年元成宗下詔更名為玄妙觀。清代改名元觀,今復名玄妙觀。原有山門、四圣殿、玉皇閣、三天門、紫皇殿、圣母殿、梓童殿等。現存的玉皇閣和三天門為明萬歷十三年(1585年)重建,均為黃綠二色的琉璃瓦,金碧輝煌。1339年,元順帝封當時的玄妙觀住持中貞明教元靜真人唐洞云為第九仙,題賜“九老仙都宮”。1343年在觀內立“九老仙都宮”碑,碑文為元代大學士歐陽玄所作,元代大書法家危素手書。其碑文與書法堪稱珠聯璧合。
〔古詩文賞析〕 玄 妙 觀 清·王柏心
祝釐持絳節,營觀侈元都。
朝野榮煊赫,神仙事有無?
廢壇猶下鶴,壞館出啼烏。
學士高文在,崢嶸碣未蕪。
讀此詩,千萬別忽視了結尾兩句:“學士高文在,崢嶸碣未蕪”,因為它客觀上揭示了中國文化旅游中有一個重要特色——重文的傳統。
且不說黃鶴樓、滕王閣、岳陽樓等名勝是與崔顥、王勃、范仲淹的詩文并古不朽,就是初始并不起眼的寒山寺也因有了張繼的《楓橋夜泊》而聲名遠揚。玄妙觀的“文”不多,似要以元朝的翰林學士歐陽玄的《九老仙都宮碑記》,為其代表。王柏心所寫的“學士高文在,崢嶸碣未蕪”,正是指歐陽玄作文,元朝的書法家危素書丹的古碑。這塊石碑還保存在原址,碑文仍能認讀。金石文字戰勝了無情的時間,王柏心本人這首詩也成為玄妙觀“文”的重要內容。
玄妙觀是一座道觀,在荊州城內,始建于唐朝,重建于明朝。詩人先是回顧了它的歷史,此觀本為祭祀祈福而建,朝廷派人督造,民間集資贊助,耗資巨大,在荊州城內算是著名的建筑之一。但是,詩人看到的卻是“廢壇猶下鶴,壞館出啼鳥”,設祭的壇臺崩塌了,內館也已經破敗。作者選擇了“下鶴”、“啼烏”這兩個很有表現力的意象,既刻畫出了玄妙觀的凄涼景象,又狀寫出了作者內心的無奈與傷感。讀者念到此處也同樣會產生這種情緒。鶴在大多數詩人的筆下是穿云破霧、飛上高空的,如《詩經》中的“鶴鳴于九皋,聲聞于天”,劉禹錫有“晴空一鶴排云上,便引詩情到碧霄”等等,而烏鴉常常是不吉祥或受欺凌的象征。白居易的《烏夜啼》就借烏來比喻失意遭迫害的人,“啼澀饑喉咽,飛低凍翅垂。畫堂鸚鵡鳥,凍暖不相知”。我們雖難以推斷王柏心是否也寄寓了這種情懷,但“下鶴”與“啼烏”的確是詩人當時悲涼心境的產物。結尾,詩人筆鋒一轉,宕開了前面的情緒,由苦悶、失落過渡到平衡與滿足。王柏心于道光二十四年(1844年)中進士,授刑部主事,旋乞養歸,以啟誘后進自任。他宦途早退的一個主要原因是對朝政的失望。但是,他仍然關心國事,體察百姓的疾苦。在“野夫感時涕如雨,身賤無由叩天鼓”的處境下,潛心于著述。他不僅存有大量詩文,還纂有黃岡縣志、宜昌府志、當陽縣志。所以,他指的“學士高文在”未嘗不是他心志的表露,他也希望自己的“高文”留之后世,傳之久遠。“君子疾沒世而名不稱焉”的古訓又恰好在此得到了印證。
該詩的藝術成就也是很高的。它不僅刻畫出了“廢壇猶下鶴,壞館出啼鳥”的特定環境,而且表達了作者由失落到自適自足的情感變化,藝術地概括了作者的人生體驗與復雜感情,顯示出一種厚實感與穿透力。
(張清水)
〔現代散文〕 玄妙觀在元代最為隆盛。據《江陵縣志》記載,其時道教著名法師唐洞云,先后被元朝皇帝授予誠明中正玄靜法師、第九仙、玄妙觀住持等尊號、尊稱。他聚集資財,擴建殿宇,塑造神像,計有山門、三清殿、四圣殿、玉皇閣、三天門和紫皇殿等6座殿閣,兩側還建有一些配殿和附屬建筑;使玄妙觀規模宏大,一時甲于都城。
玄妙觀因水患和戰亂遭受嚴重破壞,僅存玉皇閣、三天門和紫皇殿。1960年5月,湖北省人民政府公布為全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八十年代以來,湖北省先后撥款維修了玉皇閣、三天門和紫皇殿,復建了山門。復建的山門頗具明清建筑風格,給人以秀麗、高雅和古樸莊重之感。玉皇閣乃明萬歷十三年重建,四角攢尖頂的三層樓閣,面闊與進深皆三間,平面呈正方形。重檐飛舉,體態穩健,運彩和諧。玉皇閣之后為高約6米的高臺建筑,順石級而上便是三天門,為磚石結構,重建于清。隨后是紫皇殿,重檐歇山頂,面闊三間,進深三間,四周有帷城,居高臨下,幽靜而莊嚴,乃道教祖師爺供奉之處。維修后的玉皇閣、三天門和紫皇殿,紅墻黃瓦,雄偉壯觀,展觀了我國古代建筑藝術的風貌。特別是那些黃琉璃瓦和排列有序的仙人走獸,在藍天白云和陽光下閃爍,使整個建筑群更增加了幾分凝重感和神秘感。
在玉皇閣的右前方,聳立著一塊珍貴的“九老仙都宮記”石碑,為元至正三年立。碑體高285厘米,寬145厘米,由大學士歐陽玄撰文,著名書法家危素書丹。碑文記述了“九老仙都宮”的營建始末及玄妙觀住持唐洞云的家世、經歷。結構嚴謹,文筆優美,字跡灑脫,筆力雄渾剛健,為碑刻中的珍品。《元史》稱:“海內名山大川,釋老之宮,王公貴人墓墜九碑,得玄文辭以為榮,片言只字,流傳人間,感知為重。”
玄妙觀內還有小橋流水,綠樹鮮花,與古建筑相映生輝。每當云霧籠罩,整個觀內更有一番朦朧的情趣。
(蔣經韜)
上一篇:描寫《獅子林》的詩詞與文章
下一篇:描寫《白云洞》的詩詞與文章